王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明代】进士

简介

王璟,字廷采,号东皋,山东省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人。明成化八年中进士,先任登封县知县,又任两京御史。1501年管理两浙督政,1504年任保定巡抚,后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官至荣禄大夫太子太保都察院左督御史。到朱厚熜即位,严嵩专权,王璟看到皇帝昏庸,国势日衰,便辞官回到故里,不久病故,享年87岁,卒赠“少保”,谥“恭靖”。王璟一生为官清正廉洁,明史给予很高的评价。

明代重臣王璟

生平

王璟生在封建社会后期的明正统十二年(1447)正月二十日,卒于嘉靖十二年(1553)九月二七日。一生历经英宗正统、代宗景泰、英宗天顺、宪宗成化、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七个年代。他于成化八年中进士,在朝为官50余年,辅佐过宪宗、孝宗、武宗和世宗四代皇帝,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卒后赠少保。他一生勤政为民,政绩卓著。特别是他耿介忠直为政清廉的气节,在当时和以后的历史上被人奉为楷模,清名传诵至今。

故里

王璟的祖茔在大白常村前,有本人的衣冠冢。明正皇帝亲赐御祭九坛。该墓区占地40余亩,有四座龙首龟趺碑,大型石雕四对八件,即石人(翁仲)、石马、石狮、石羊各一对。还有石牌坊(墓志门)一座,望柱(华表)一对,大型石供桌和石桌、香炉各一个,另有祠堂三间,巨柏千余株,围墙约700米。清乾隆二年又修建墓门门厅三间,门前大戏台一座等。

王璟的实墓在今临沂市解放路东首路北,明嘉靖皇帝赐御祭九坛,占地40余亩,茔内有御封碑两座,大型石雕一套,石牌坊墓厅,望柱、石供桌、石香炉等,后迁至北王庄村前、村西。2001年又迁至大白常村原御封茔东侧。

王璟故里

王璟墓茔,历经四百七十多年的岁月,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该墓茔遭受了五次大破坏。第一次是在1668年(清康熙七年)山东大地震时,震倒了西茔区的六座御封碑,以及石牌坊墓门,望柱、祠堂、围墙等。第二次是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为抢修沭河大桥而伐光了该茔区的一千多棵巨柏。第三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为建大白常小学而拆了墓门门厅三间及茔前戏台。第四次是在文革期间,砸碎了北王庄茔区的所有碑碣及石雕。第五次是最近的三次搬迁,使所有文物破坏殆尽。

近几年来,大白常村发动社会各届人士,筹资对该墓茔进行了修复。建祠堂十一间,门楼一座,立御封碑六座,刻大型石雕一套(四对八件),门前石狮一对,华表一对,亭子两个,另建有花坛、鱼池等,修围墙600余米。

王璟墓茔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莒南县规划的三个旅游景点之一。2005年被县委宣传部授予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具有较高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图章

1952年在王璟墓中出土的28枚图章,其中有两枚图章两端都有刻字。这是研究王璟生前书法、为官办事的重要资源。

箴言

王璟1522年授其孙太仆寺主簿王宗贤座右铭:清,慎,勤。

1523年在《创修外城记》中:夫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肆为国家设牧民之官者,盖欲俾之劳其心,以为国之经营;民供仕者之禄也,以佣仕者之心。倘德不称,则为尸位;受小民之佣而不竭心力以偿之,则为窃禄。故小民之迹虽微,而所系则重。

2.天津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璟,汉族,1963年2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副教授。1985年7月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系,1985年7月至

1988年9月在天津中医学院任教,1988年9月至1991年7月在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91年7月至1993年7月任天津中医学院教师,1993年7月至1997年9月任天津中医学院院长办公室副主任,1997年9月至2001年6月任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2001年6月至2005年8月任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2005年8月至2009年6月任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党委委员、常委、书记,2009年7月起任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常委、书记。

从事中医学教学、医疗和教学管理、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勤于研究且多有成果。主编《陆懋修医学全书》,任《全科中医学》副主编,参与编写《现代针灸全书》、《针灸学〈经穴篇〉》等学术著作,发表《论中医学中的人文科学因素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中医养生法则初探》等学术论文十余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