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柱五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细柱五加(图1)

植物形态细柱五加 落叶灌木,有时蔓生状,高2-3m。枝灰棕以,无刺或在叶柄基部单生扁平的刺。叶为掌状复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柄长3-8cm,常有细刺;小叶5,稀为3或4,中央一片最大,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3-8cm,宽1-3.5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或沿脉上疏生刚毛,下面脉腋间有淡棕色簇毛,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腋生或单生于短枝顶端,直径约2cm;总花梗长1-2cm;花梗长6-10mm;萼5齿裂;花黄绿色,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开放时反郑;雄蕊5,花丝细长;子房2室,花柱2,分离或基部合生,柱头圆状状。核果浆果状,扁球形,直径5-6mm,成熟时黑色,宿存花柱反曲。种子2粒,细小,淡褐色。花期4-7月,果期7-10月。[1]

生态环境生地海拔200-1600m的灌木丛林、林缘、山坡路帝和村落中。[1]

植物栽培1、生物学特性

喜温和湿润气候,耐荫蔽、耐寒。宜选向阳较潮湿的山坡、丘陵、洒边、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稍带酸性的冲积土或砂质壤土栽培。不宜在砾质土、粘质土或沙土上种植。

2、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扦插繁殖。种子繁殖:春、秋季均可播种,但以秋播各子萌发率高。秋播在10月或11月,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条播,行距33cm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入,覆土约1cm稍加镇压,浇水,保持湿润,5月上旬出苗。培育1-2年移栽。扦插繁殖:在6-8月剪取枝条(南方多在春秋季扦插)。截成10-15cm长,插入砂土中,保持适当温度约15-20d可生根成活,于秋季或第2年春季定植。移栽按行株距各60cm开穴,每穴栽苗1株,填细土压紧、浇水。

3、田间管理

每年中耕除草、追肥2-3次,第1次在成活返青后,第2次在6月下旬,均施入畜粪水;第3次在冬季落叶后,开沟施入堆肥或厩肥,施后盖土。

4、病虫害防治

蚜虫5-7月发生,为定嫩梢及叶片,可用40%乐果乳油800-1500倍液防治。[1]

药用价值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的干燥的根皮为中药材五加皮的药材基源之一。

1、药材名称

中文名: 五加皮

别名: 南五加皮、五花、小五爪风、五皮风、鸡脚风

英文名: Slenderstyle Acanthopanax Root-bark

2、采收和储藏

栽后3-4年于夏、秋两季采收,挖取根部,除掉须根,刮皮,抽去木心,晒干或炕干。

3、性状

根皮呈不规则卷筒状,长5~15cm,直径0.4~1.4cm ,厚1~3mm。

外表面灰褐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内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

质脆,折断面不整齐,深灰黄色。

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4、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肾经。[1]

5、化学成份

根皮含异贝壳杉烯酸(kaurenoic acid)、紫丁香甙、异秦皮定甙(isofraxedinoside)、β-谷甾醇、棕榈酸、亚油酸、维生素B1等。

6、功效主治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1]。

7、用法用量

① 《中国药典》:4.5~9g。

②《中华本草》:内服:煎汤,6-9g,鲜品加倍;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为末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