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伶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978——1982 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学 工学学士学位

1983——1986 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工学硕士学位

1997——2000 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工学博士学位

1985——1990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讲师

1990——1994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副教授

1994——1996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系 教授

1996——2000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学院 博士生导师

2000——2006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博士生导师

2006——目前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

荣誉称号:

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

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

亚运会建设先进工作者

社会兼职:

1.中国建筑学会理事

2.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3.全国建筑学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

4.中国建筑学会教育与实践委员会委员

5.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

6.《建筑师》杂志编委(核心期刊)

7.《A+D》杂志编委(国际期刊)

8.《新建筑》杂志编委(EI检索期刊)

9.《华中建筑》杂志编委(EI、SCI检索期刊)

--------------------------------------------------------------------------------

学科

建筑设计及理论

--------------------------------------------------------------------------------

研究方向

建筑创作论:包括建筑创作主体论、建筑创作过程论、建筑创作接受论,研究建筑师,建筑,使用者构成的建筑创作系统的关系与规律;建筑设计理论:强调整体的设计观念和建筑创作过程的理性,注重地域性;城市设计理论:关注城市与环境,强化城市、自然、社会的有机结合;设计教育理论:开展研究型、开放性的建筑教育研究与实践,重视创造力的培养,强调教育的过程与方法,以及设计师全面修养的重要性。

--------------------------------------------------------------------------------

论著成果

1. 关于奥林匹克公园的思考·建筑学报·2002·第11期

2. 大海边的小房·建筑学报·2001·第1期

3. 整体的设计·建筑学报·2000·第7期

4. 建筑创作过程中的完善阶段·建筑师·2000·第92期

5. 主体创作过程中的理性·新建筑·2000·第2期

6. 发现基地中隐含的秩序·建筑学报·1996·第9期

7. 建筑创作主体论·建筑学报·1990·第3期

8. 建筑创作思维的过程与表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作者

9. 场地设计·1999年10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作者

10.张伶伶论文作品集·1993年·新建筑杂志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