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原湘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长真,晚号心青。昭文(今江苏常熟)人。幼随其父孙镐任居奉天(今辽宁)、山西,所历名山大川皆发之歌咏,青年时代已名噪京都。嘉庆十年 (1805)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武英殿协修官。告假归,得怔忡疾,遂不出。历主昆山之玉峰书院、旌得之毓文书院、通州之紫琅书院、本邑之游文各书院。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

孙原湘诗受袁枚的影响颇深,主性情,认为性情是“主宰”,格律是“皮毛”。于唐宗李白、李商隐。所作多清新秀丽,超迈俊逸。与舒位、王昙齐名,清代法式善曾为他们作《三君咏》。诗歌内容多纪行、咏古、抒怀、酬赠之类。也有一些反映闾阎疾苦、讽喻时政的诗篇,如《贫女》、《雄县大水,平田皆成巨浸,慨然伤之》、《猛虎行》、《拟禽言》、《太守来》、《开仓谣》等。清代张维屏认为孙原湘诗“骨力沉郁不及船山(张问陶),却无船山集中之叫嚣;才气寓赡不及随园(袁枚),却无随园集中之游戏”——《听松庐诗话》。其诗通体警炼,能拔出前人名作之外的,如《岳忠武墓》;情致缠绵,独具一格的,如《入都留别》。

著有《天真阁集》54卷、《外集》6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