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率教(1569—1629),字希龙,号明善,明末将领,以抗清闻名。
祖籍河北蓟阳,高祖父赵升迁居靖虏卫,任指挥佥事。明万历十九年(1591),率教中武进士,任甘州都司,后因功多有委用,历任碾伯营游击、靖虏卫参将、延绥参将。
袁崇焕手下大将赵率教原本是个极其滑头的人,早在袁崇焕主管辽东军事以前,赵率教是主帅袁应泰的中军(参谋长)。努尔哈赤进攻辽阳,袁应泰是不懂军事的文官,这个战役指挥得一塌胡涂。清军攻破辽阳,袁应泰殉难,赵率教却偷偷逃走了,论法当斩,不知如何得以幸免,想来是贿赂了上官。 这样一个人,袁崇焕对他确是真切的关怀与保护,同时赵率教耳濡目染袁崇焕一腔热血,顶着各方压力,早将个人生死荣辱置之度外,孤独并执著的经营着辽东防线,想必也颇受感染。到了锦州大战时,他突然之间似乎变了一个人,率兵奋勇死战,和皇太极部下的精兵大战三场,胜了三场,小战二十五场,也是每战都胜。最后在北京保卫战中牺牲,笑卧沙场。
后金军入侵辽东,率教倾家资招募勇士,随叔祖赵梦麟出征。率教被敌围困,力战得以脱身,以军功升为副总兵,掌中军驻辽阳。天启元年(1621),清军大举进攻,率教见众寡悬殊,势不可挡,自领兵潜逃,因得孙承宗相救,幸获赦免。次年,王化贞放弃广宁城,逃往关内,关外之城尽为无人防守之空城。率教带领家丁三十八人前往,收复前屯卫城,至中前所屯兵据守,招抚关外流民五六万口,令壮者从军,弱者屯垦,军威复振。四年后,率教升任都督佥事,加授部兵衔。六年二月,后金兵扰平川、三山堡。按察使袁崇焕命率教统兵出击,斩敌获胜,升都督同知,实授总兵官,镇守山海关。七年三月,移镇锦州,任左都督。五月,后金兵合围锦州,率教据城固守,并发火炮击之,后金兵伤亡惨重。坚守24天,后金兵败退。
朝廷封率教为太子少傅,世袭锦衣千户。崇祯元年(1628)八月,率教移师驻守永平,兼辖蓟镇,统领八路兵马。九月,奉命再守山海关,授平辽将军。二年,清兵自大安口南下,率教统兵四千驰援,十一月,与清兵战于遵化,寡不敌众,中流矢以身殉国,享年六十,率教所部全军阵亡。帝闻痛悼,赠太子太师,立祠奉祭。率教为将廉勇,待士有恩,勤身奉公,劳而不懈,与满桂并称良将。
赵率教文武双全,忠义贯日,在戎马倥偬之际,亦著书立言,有《复辽私议》、《平辽奏稿》、《挥尘兵法》、《投戈随笔》等著作留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