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河北省鹿泉市铜冶镇鹿泉市铜冶镇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的西南部,太行山东麓山前倾斜平原区,因唐代在此冶铜铸造正定隆兴寺大铜佛而得名,并沿用至今。1952年成立铜冶初级社,1953年改为南铜冶镇,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改名为铜冶镇,并沿用至今。1996年1月撤乡并镇与永壁乡合并。铜冶镇总面积达到72.2平方公里,其中丘陵面积18.7平方公里,耕地7.2万亩, 辖25个行政村(南铜冶、北甘子、永壁东街、永壁西街、永壁南街、永壁北街、耿家庄、西良厢、南杜村、北降壁、莲花营、小张庄、南张庄、李家 庄、西铜冶、北铜冶、南甘子、羊角庄、东白村、北故邑、南白村、 西白村、岭底、南故邑、乔门沟),到2007年,全镇总户数15995户,总人口56673人。是鹿泉市南部的经济重镇。
近年来,铜冶镇紧紧围绕“打造经济强镇,建设和谐铜冶”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一区开发、三业并举”的经济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资源、区位等各种优势和条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环境优化力度,促进了全镇经济的迅猛发展。2007年工农业总产值完成48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0372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58元。曾先后荣获“中国乡镇之星”、小城镇建设“全国重点镇”称号,先后被省市确定为“省级重点镇”、“河北省小城镇改革发展重点镇”、“石家庄市十大知名村镇”等荣誉称号。2006年跻身全国千强镇之列,位居976位。
区位优势明显。铜冶镇地处石家庄市“1+4”组团格局范围内,距石家庄火车站10公里,石家庄飞机场30公里。随着石环公路、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的相继建设,以及西部山前开发、石家庄市环城水系和南二环西延等工程的实施,铜冶镇的区位、生态、人文等优势将更加凸现
交通极为便利。铜冶镇北靠307国道和石太高速公路,东临107国道和京深高速公路,座落在镇域内的石微、装院公路横穿东西,获铜、获元公路纵贯南北,青银高速公路在镇区东部设有上下出口,石家庄市117、211路公交车也在此设有终点站。
自然条件优越。铜冶镇西部为风光秀丽的山区,东部为广阔无垠的平原。辖区内风光秀丽的封龙山,海拔812米,以雄奇壮美和“两大道观、三大石窟、四大禅林、五道汉碑”享誉国内外,毗邻的“龙凤湖”、“西山森林公园”、“龙泉寺”等风景区湖光山色与之交相辉映。
基础设施完善。近年来,铜冶镇对镇区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与建设,完成了镇域全部道路的拓延改造工程,建起了敬老院、影剧院、科技文化中心、医院、学校等一大批完善的公益事业机构,商业网点达100多家,实现了电视有线化、电信宽带普及化,北故邑、寺家庄、玉村以及即将竣工的宋楼变电站将为铜冶镇提供充足的电力。
工业基础雄厚。近年来,铜冶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优化环境力度,以乳品、铸造为支柱的两大主导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全镇拥有三鹿乳品、乳业两家大型奶制品龙头企业,拥有河北石铜铸造有限公司、石家庄市阀门一厂、石家庄商品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捷安特河北分公司组装生产基地、龙马铸造有限公司、奥达铸造有限公司、万马铸造铸造有限公司、石家庄优势拖车集团等120多家工业企业。产品畅销全国及美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等13个国家和地区。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为全面贯彻石家庄市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结构升级换代,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8月石家庄高新区与鹿泉市在铜冶镇一带共建“石家庄高新区铜冶火炬创新创业园”。建设“石家庄高新区铜冶火炬创新创业园”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也有利于发挥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铜冶火炬创业园”位于鹿泉市铜冶镇中部,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包括铜冶镇南铜冶、南甘子、北甘子、和羊角庄四个村,首期规划4平方公里,包括南铜冶和南甘子村。该园区是按照《石家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中关于把“铜冶一带定位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精神建立的,园区已列入石家庄市总体规划及市域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向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领域孵化产业基地,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及其它高新技术领域中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占地少、无污染的孵化产业基地发展。预计到2010年完成服务体系建设,进区企业达到200-300家,总产值达到30-50亿元,安排就业人员一万人以上。力争通过5-10年的建设发展,把铜冶一带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为主体、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科技新城。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遵循“牵龙头,带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以“奶牛、葡萄、特菜”为主的农业“三小龙”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40%的农户通过产业化走上富裕道路。 企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以乳品加工、精密铸造、特种轧辊、塑料加工、高新技术五大行业为主的新兴工业体系,年创产值30亿元。全镇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近年来,共投资5亿元兴建了一系列与农民生产、生活相配套的公益设施,城镇管理规范有序,小城镇建设走上专业化综合开发的良性循环轨道。
卫生、文教、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拥有各类医院、诊所28所,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疑难病不出镇”;教学质量位居鹿泉市前列;连续多年保持了省级“群众体育先进乡镇”、“文明乡镇”等荣誉称号。
2、河南省安阳县铜冶镇铜冶镇位于河南省安阳县西北35公里处,地处河南、河北两省三县交界,属太行山余脉浅山丘陵区,是“当代愚公”杨皂的故乡。全镇幅员面积60平方公里,辖南铜冶、北庄、角岭、石堂、南街、前街、后街、付家沟、李、北马、南马、南鲁仙、西鲁仙、湾漳河、上蔡、下蔡、李家岗、南庄、官司、东街、化炉、辛庄、东积善、西积善、南西炉、北西炉26个行政村。京广铁路安李支线、省道大白公路过境。为豫北重要钢铁基地。总耕地3.3万亩,总人口5.3万人,是河南省“中州名镇”和“省际沿边综合试点镇”。
铜冶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相传在殷商时期铜冶人就开始炼铜,至宋朝成为冶炼重地,明代时称为“铜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当代愚公”杨皂精神在全镇人民群众中得到秉承发扬。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提出“创建文明城镇、构建和谐铜冶”的号召,全镇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铜冶镇交通能源发达,邮电通讯便利。红积线、林清线横穿全镇,省道大白公路纵贯全镇,沿大白线向南8公里,即是安林高速。京广铁路安李支线横穿全境,全镇形成铁路公路纵横交叉、四通八达、村村相连的交通网络。水资源丰富,境内有跃进渠、石门翁水库,并投资一千万元建有现代化水厂,为群众生产生活、企业生产提供充沛的水资源。铜冶镇现有35万千伏、3.5万千伏变电站各一座,境内建有发电站9座,总发电量达到4.8万KW/小时,电力自足有余。邮电通讯基础日臻完善,移动、联通全国联网,程控电话普及全镇。
铜冶镇物华天宝,自然资源丰富。西部、北部浅山区矿产丰富,现已探明煤炭储量9亿吨,铁矿储量5000万吨,优质石灰石储量数千亿吨,稀土、花岗岩等储量相当可观,且品味高,易开采。全镇现共有煤矿14个,煤炭年产量300万吨,所产原煤品种多,煤质好,发热量高。丰富的矿藏构成了铜冶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质,具有极为广阔的开发前景。中东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粮棉,林茂粮丰。全镇种植冬雪桃150余亩,建有500亩日本甜柿基地,今年计划建日光温室100亩。同时,铜冶还大力发展小尾寒羊、肉牛等养殖业,经济效益显著。
铜冶镇工业发达,非公经济发展迅猛。铜冶镇是安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强镇,工业生产基础坚实。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提出了“工业强镇”战略构想,全力打造豫北工业重镇。全镇立足资源优势,发挥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发展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非公有制企业。目前全镇建有顺成、豫龙、利源、晨诚等四个大型焦化厂,是豫北地区最大的焦化工业园区,年焦炭产量达到240万吨,形成了以焦化为支柱产业,以煤炭、洗煤、焦化、化工、冶炼、铸造、纺织等行业为支撑的产业链。全镇非公有制企业达到78家,限额以上企业18家,2007年产值92亿元,利税达7亿元。
铜冶镇投资环境良好,政策优惠。铜冶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对来该镇投资建厂的企业,全面支持,全方位服务。及时召开项目协调会,解决企业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企业生产经营用地及建设项目的上报审批。政府通过进行公益事业建设、打击各种干扰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等种种措施,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还制定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来镇投资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在外来企业中推行宁静工作日制度,建立镇领导联系帮助服务企业制度等,在全镇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经济氛围。
铜冶镇努力开创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党委政府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坚持发展不动摇,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发挥优势,加大投入,壮大规模,强化服务,突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产品开发与环保治理相结合,不断发展、完善、创新,促进全镇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