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侃(1486—1545年),字尚谦,号中离,世人称之为中离先生,明代揭阳县龙溪都(今潮安县庵埠镇薛陇乡)人。薛侃富有文才,明武宗正德丁丑二年(1517年)考中进士。世宗嘉靖年间历官行人、司正,他一生奉行“居官则思益其民,居乡亦思益其乡”的格言,清正刚直,做了不少益乡益民的好事,德名扬四方。赠御史。薛侃考中进士后,即以侍养归,偕其弟俊、侨和侄宗铠等到江西赣州拜王阳明为师,专学王氏理学。 传阳明学,为岭表大宗。嘉靖六年,他到海阳、揭阳两县的桑浦山麓一带考察,得知从海阳县龙溪至揭阳县枋口这一地段,“为渠为池,旱则涸而涝则溢”,对农人耕作、贾人贩运和居民安全都很不利。他通过实地勘查,证实这一段也“可浚而通”。于是,他得到潮州知府王袍的许可,发动民众集资开辟了十里长的人工河道,沟通了龙溪至枋口的两条溪流,即疏浚今庵埠、彩塘、金石至沙溪一带的内洋河溪,民众高兴地称此人工河道为中离溪,并刻《中离溪碑记》和建石亭纪念薛侃的功绩。由于中离溪的开辟,对附近一带的农田灌溉和商旅交通起着重大的作用,薛侃因此深受潮州乡亲的赞颂。 中离溪开辟以后,薛侃奉召进京起补行人司行人,接着升任正七品官阶的行人司司正。嘉靖十年秋,针对皇位的继承问题,他上疏恳请嘉靖帝稽旧典,定皇储,择亲藩贤者居京师,慎选正人辅导,以待他日皇嗣之生。但因当时嘉靖帝正急于祈嗣,见疏大为震怒,薛侃因触犯帝讳被革职为民。
薛侃落职回乡后,于嘉靖十一年到中离溪畔的中离山办学。他在山中建中离书院,讲授王阳明理学,南方各省共有百余士子闻风而至。由于薛侃积极传播,使王氏理学在岭南有更大的影响。他积极办学的精神,深得当时四方和后人的赞誉。
著有《中离集》,录入《耆旧集》。其所赋《离山书院钟铭》诗云:“晨昏二十四敲钟,声彻前峰并后峰。试问岩岩诸学士,已闻曾与未闻同?”此诗可见当年中离专心治学,以及讲学的规模与盛况。中离还经常以诗抒发其浪迹天涯,寄意山水的情怀。如:“百年尘外梦,湖海寄扁舟”(《题半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