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制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即耕作制度:

耕地上作物的种植制度以及与之配套的技术措施的总称。其中作物种植制度是耕作制度的中心,主要是根据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与生产条件,确定作物种植结构与布局,作物种植次数即复种与休闲,作物种植方式即间作、套种和单作、连作、轮作等。与作物相配套的技术措施是作物种植制度的基础与保证,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土壤培肥制度、灌溉水管理制度、土壤耕作制度、病虫害杂草防除制度以及农业服务制度等。耕作制度的确立取决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水平。耕作制度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而逐渐演变。由粗放到集约,由撂荒制到休闲制,到轮作制,生产率逐步提高。目前中国的耕作制度可归为四大类:南方稻-稻-麦等多熟制,主要分布于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方冬小麦、玉米等两熟制,主要分布于黄淮海地区;东北、西北、内蒙古多为玉米、小麦、水稻等一年一熟制;休闲耕作指,主要分布于降水300毫米-500毫米的半干旱地区,种植3-5年后休闲1-2年以达到培肥地力保蓄水分的目的。合理的耕作制度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对耕作制度进行评价的标准:①充分利用水土光热等自然资源,提高光能利用率。②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同时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的肥力不断提高。③经济效益高,实现农作物大面积的高产、稳产,做到低投入、高产出。④作物布局合理,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