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勒里·奎恩是费雷德累·达奈(1905-1971)与曼里德·B·李(1905-1982)这对表兄弟合作的笔名,两人出生于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区,本来分别从事广告业和电影业。1928年因参加有奖征文,两人开始联手创作侦探小说,三年后两人都辞去各自的工作,专门从事侦探推理小说的创作。 其前期作品有《罗马帽子之谜》《希腊棺材之谜》《法国香粉之谜》和《荷兰鞋之谜》等,主要人物艾勒里·奎因身上不乏范达因笔下的侦探范斯的影子,情节相对简单,衣着,举止,言谈,性格都带有浓厚的英国味。后期代表作从《凶镇》开始,此时的主要人物奎因的明显美国化,动作增多,语言简练,性格活泼,犯罪场所也具有更加鲜明的美国特色。 1932年问世的《希腊棺材之谜》曾获得爱伦·坡奖(这是美国推理小说家协会所发的年奖,相当于电影界的"奥斯卡奖"),他们两人合作,一共创作了50多部侦探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上,艾勒里·奎恩的地位相当于英国文学史上的柯南道尔。
艾勒里·奎恩的侦探小说有三个特点:
一、通过神秘的谋杀案,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中上层人物惟利是图、尔虞我诈的卑鄙本质。他们为了金钱,采用移货栽赃、陷害无辜的手法,可以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在他们眼里,骨肉之情、手足之情都可以拿来换金钱。利之所在,趋之若鹜,人与人的关系纯粹是金钱利益关系。
二、运用逻辑推理,对犯罪现象作科学分析,尤其注重犯罪目的与现场察看,并安排了引人入胜、错综复杂的情节,在寻常人不为注意的细节中演绎出动人的故事。凶杀现场气氛神秘,作品有很强的可读性,结局则有出人意料的安排。
三、故事的文学性很强,尤其是艾勒里·奎恩这一形象令人难忘。艾勒里是纽约警长奎恩的儿子,这对父子搭档各有特点。父亲奎恩性格朴实,行事坚决,有很丰富的破案经验;儿子艾勒里则是一个想象丰富的推理家。他们在破案时,各执一词,但最后又互相配合,最终擒获凶手。艾勒里·奎恩这一文学形象也给读者以充分的信任感,并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