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灵诗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诗派简介性灵诗派:以袁枚为代表的诗歌流派。

清代中叶,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唐派诗人提出“格调说”,强调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以厉鹗、翁方纲为代表的宗宋派诗人提出“肌理说”,主张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这两种诗派尽管论诗的角度和师承不同,但在强调“道统”对文学的驾驭和控制这一点上却几乎是一致的,真正与这两派相对,能够继承晚明以来的主情传统,与“道统”文学观相对的是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

代表人物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人。在文学上他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从强调个人性情出发,在文学史观上他则主张文学进化论,认为每个时代应当有自己的文学。

袁枚的文学主张是对晚明公安派思想的重振和延续,但在创作上却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他的近体诗成就较高,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他的诗构思新颖,笔调轻灵,婉转玲珑,变化多姿。

乾隆时期,诗歌主张和风格与袁枚相似的诗人还有郑燮、赵翼和黄景仁。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在诗歌方面主张诗人要“自树旗帜”,“直抒血性”,与袁枚相近。但他比袁枚更加注意关注现实,认为诗歌要“敷陈帝王之事业,歌咏百姓之勤苦,剖析圣贤之精义,描写英杰之风猷”。因此他的诗中既有关心民生疾苦的热肠,也有抒发个人志向的情怀。

赵翼,字云崧,一字耘松,号瓯北,江苏武进人。他论诗强调发展、进化,主张诗应创新,反对摹拟古人,提出“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他的诗题材与风格比较多样,并注意在诗中突出个性,抒发才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