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清溪乡一、基本情况
清溪乡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西南部,西靠安远县,北邻本县周田镇,南接寻乌县,全乡面积97.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55%,林地132514亩,耕地3574亩,其中水田3446亩,旱地128亩。清溪地势西部较高,与安远县交界的盘古嶂是全县第一高峰,海拔1184米。境内溪流密布,水力资源丰富,清溪河由西向东穿境而过。
清溪乡共辖清溪村、半岭村、青峰村、象洞村、密坑村5个行政村,共38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652户,农业人口2983人,非农业人口85人。农民人均耕地1.27亩。全乡除零星分布的畲族外,其余人口均为汉族。姓氏主要有:张、王、邓、何、朱、陈、邱、吴、林、廖、连、谢、韩、古、罗、刘、曾、宁等。
清溪乡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由于地势高,光照条件差,水温低,除密坑村外,其余各村只适宜种植一季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蕃薯等,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为主。
近年来,清溪乡投资25万元,实施扶贫帮困五件实事,惠及239户次,2950人次。同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五新一好”内容,把圩镇建设当作重点来抓,把移民扶贫和拆旧建新相结合,整合县乡两级的扶贫开发资金和新农村建设配套资金,做好“三通一平”,在乡政府驻地旁边的“肖基坝”设立可容纳120户人家居住的新农村建设点,如今已有95户居住深山的农户移民在新村点。以此为示范,辐射带动了各村的新农村建设。
二、特色产品
清溪乡属山区乡,地势较高,森林覆盖面积达75.9%,由于农民对保护动植物资源意识较强,藏珍稀的动、植物较丰富,主要珍稀植物有楠木、铁托腊梅、山胡含笑、冬虫夏草、了刁竹等等,主要的珍稀动物有穿山甲、过山风蛇(即眼镜蛇王)、竹鸡、野猪等等。
盘古嶂三、清溪风景
位于清溪乡的盘古嶂和分金嶂,是全县里的两座最高山峰。盘古嶂与安远县交界,分金嶂与寻乌县交接,山上风景怡人,春暖花开。山清水秀的风景,处处鸟语花香,路边野花盛开,溪水涓涓,青山一片苍翠!山上还盛产各种野果:山杨梅、山荔枝、蒳、野山楂、山柿子等等,每逢到了季节,村里的农民就到山上采摘野果,享受这这人间美味!
2、黑龙江孙吴县清溪乡清溪乡隶属孙吴县管辖。位于县境西南部,小兴安岭北麓,北黑铁路穿越乡境。乡政府驻地距县城23公里。全乡辖区总行政面积305平方公里,行政村6个(清溪村、永青村、腰岭村、平顶村、金沟村、富库山村),人口2674人,民族由汉、满、蒙、回、达族组成。农业经济总收入845万元,农民纯收入1750元。
清溪乡一带,原属龙镇县管辖。东北沦陷后,1937年12月划归孙吴县管辖,隶属曾家窝堡保。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5月,建立清溪行政村。1948年5月,隶属第一区。1954年11月撤区,改由县直属。1956年3月,设置清溪乡。1958年9月,全县成立一个公社,改清溪乡为作业区。1959年4月,划归孙吴镇人民公社管辖。1964年7月,划归兴北公社管辖。1965年4月,改隶辰清公社管辖。1976年9月,将辰清公社划出的清溪、永春、腰岭生产队与正阳山公社划出的平顶生产大队(原称正阳山一队)合并,组建清溪垦区。1977年改为清溪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清溪乡。
清溪乡位于孙吴县城西20公里处。四面环山,沼泽遍布,水草丰美,物产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野鸡、飞龙、狍子、野猪、野兔、狐狸随处可见;北药、五味子、生麻、蘑菇、蕨菜、榛子、都柿等山野产品漫山遍野;这里草原丰富,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是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畅流于该乡全境的卡西村河、斗不起河、辰青河,水流丰沛,清澈见底,水里有红线、细鳞、鲫鱼等都是淳朴的农民款待宾朋的美味佳肴。
清溪乡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2500小时左右,有效积温1500度—2100度,年降水量600毫米。无霜期90天左右。耕地面积42555亩,林地面积276321亩,草原面积61397亩,水面面积11200亩。天然林面积180平方公里,主要林木有针叶林、阔叶林、白桦林、柞树、红松、榆木、椴木、水曲柳、樟松等树种。森林覆盖率为60%。栽植沙棘果树1085亩。野生动物有飞龙、野鸡、野鸭、野猪、野兔、貉子、狍子等。野生山产品有蕨菜、蘑菇、榛子、都柿、黄花菜等,药用植物有生麻、黄芪、五味子等。
草原面积6.1万亩,占全乡总面积的13%,现全乡黄牛饲养量3240头,山绵羊饲养量8675只。养殖狐狸240只,貂420只。水面面积1.12万亩,有鲶鱼、狗鱼、细鳞、哲罗、红线、鲫鱼等鱼类。
全乡安装程控电话340部,入户率达51%。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手机信号发射塔3座,信号已覆盖全乡。全乡手机持有者已达890人。3个村安装了有线电视,入户率超过50%。
3、安徽省黄山区清溪乡清溪乡位于黄山区西部,东临太平湖,南邻桃源乡,西、北与石台县交界。政区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3.4公里,面积68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乡人民政府驻俞家,距城区63公里。全乡辖3个村民委员会1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68平方公里,总人口2516人(回族3人,余均为汉族)。乡人民政府设在俞家。
清溪乡乡境地处亚热带西缘,属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适中,气候温和。冬暖夏凉,是一个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典型山区、库区乡。全乡有林业用地91034亩,森林面积81571亩,木材蓄积量24万立方米,竹林面积3462亩,森林覆盖率76%。清溪乡的历届党委政府将后续资源的培植作为首要任务,把植树造林列为山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20世纪70年代初就创办了社队林场,1976年8月,清溪公社林场还被评为安徽省先进社队林场。20世纪80年代又提出了“村村办林场,户户齐造林,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的口号,全乡先后投资上百万元,并通过“世行贷款”解决扶持资金近百万元,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林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全乡现有、乡、村、组及个体联户林场6个,总面积1.5万亩,毛竹林、经果林占新造林比重达50%以上。2002年,全乡共封禁公益林35779亩,退耕还林1561亩。拥有专兼职护林员60余人。全乡有茶园2000余亩,年产干茶7万多公斤,茶农年人均茶叶收入均在千元以上。茶叶品质较好,色、香、味、形俱佳。1996年,清溪的“幽兰香”茶被区誉为“黄山名茶”。2002年,向上申报2000亩无公害茶叶基地,并取得资格,标志着本乡的茶叶正逐步迈向世界市场。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是全乡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早在70年代初创办的清溪公社林场现已发展为自产自销型的木材生产经营龙头企业。诚信招商,使“天福西餐具厂”现已成为年生产能力500立方米,实现产值和销售收入250万元,向国家上缴税金16万元,获区政府“企业纳税贡献奖”的外商独资企业。利用毛竹资源进行产品深加工的竹制品加工厂;集有机茶生产、加工、包装、批发、零售为一体的“清溪茶厂”;由当地农民自己组建而成的“云鹰土石方工程队”,像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发展起来。2002年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达1759万元。在此基础上全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林业分类经营、退耕还林项目得到了有效实施,补助粮款得到兑现,使农民尝到了实施该项目的甜头;袋料食用菌和灵芝的栽培,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1年,试种袋料菇2.5万棒,2002年发展到20万棒,80%的种植户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收益。此外,土鸡、菜牛、肉鸽等养殖业的发展也已成为当地农民的增收门路。2002年全乡经济总收入1264.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50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3%,完成财政收入任务50.50万元。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注重逐步改善交通、通讯,先后实施了俞(家)东(坑口)公路降坡工程、吴家洲桥水毁重建工程、船(渡)杨(家垅)环湖公路和毕山口码头建设工程,全乡现有境内机耕路2条,总长13.9公里,大桥4座,总长200余米。1996年开通了程控电话,现有用户330余户,占全乡总户数的48.2%。全乡3个村18个村民组及乡直片的自来水设施得到了全面改造,98%的户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流水。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俞家防洪墙建设于2002年底完成一期工程(投资额为45万元)。乡农电大楼、计生综合楼、中心学校教学楼、乡卫生院综合楼等一批建设工程先后完工并交付使用,大大改善了办公、教学和医疗等条件。2002年,乡投资30万元兴建了占地面积为576平方米、钢混三层结构的综合性卫生大楼一幢,卫生条件、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民身体素质普遍增强,人均寿命69.7岁。1998年乡文化站被列为省级“农村文化杜鹃花工程”试点单位,并于2000年顺利通过省级检查验收。有线电视的开通,填补了广播电视事业的空白。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村完小3所、教学点4个,乡村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生入学率、教育完成率均为100%。
展望将来,清溪乡党委、政府,决心带领全乡人民按照中央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总体要求,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乡”这一主题,认真实施“一路(汤高线油路)两站(清溪电站、移动基站)三通(村乡通公路、村村通电话、街道通油路)工程,打好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招商引资四大战役,该乡的发展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打好生态牌,做强水经济。相信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清溪乡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文明昌盛。
4、重庆市秀山县清溪乡清溪乡位于重庆秀山城西14千米处。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冬季气温平均在6-8℃,夏季气温平均在27℃—38℃之间,最高极限气温可达43.8℃。重庆终年少霜雪、多云雾、冬暖、夏热、春早、秋短,雨量充沛,夏秋之交夜雨更多,历代诗人对“巴山夜雨”多有吟咏。境内有望乐村旅游区,有古地道战遗址,我国地道战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古代秀山苗族人在反抗压迫的斗争中,曾采用过地道战的战术。清溪古地道战遗址,为此提供了佐证。1976年,当地人发现了一纵横交错、蜿蜒曲折、东西走向约1000米、高1.5米、宽0.5米、每距10米左右有容一人藏身的掩体、壁上有放置照光用具的土墩的地道。地道底平,顶部为“人”字形拱架结构,可容一人弓身而行。壁上经油烟熏过的痕迹还可辨。考察中,还发现有铁制兵器和挖掘工具。经初步考证,该地道为明代苗民的防卫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