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义1981年毕业于哈尔滨铁路工程学校铁道工程专业,今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现任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志义(2)1 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
李志义,男,1959年3月出生,甘肃天水人。1981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机械专业并获学士学位,1984年获本专业硕士学位,1991年公派德国留学,1995年获博士学位。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现任教育部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压力容器学会副理事长,大连理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博士学科点点长,大连理工大学流体与粉体工程研究设计所所长,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
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1. 超临界流体过程
主要包括:(1)超临界流体微粒制备过程(主要用于纳米、微米尺度微粒材料制备,药物微胶囊的制备,药物复合粒子的制备等;例如:超临界反溶剂过程(SAS),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过程(RESS),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SFED),超临界微乳萃取过程(SEMM)等);(2)超临界流体渗透过程(主要用于材料的修饰与改性,功能材料的制备等;例如:载药聚合物微球的制备过程,木质品防生物侵蚀处理过程等);(3)超临界流体反应过程(主要用于纳米级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有害物处理,生物质能利用等;例如:超临界流体水热合成过程,难降解有机废水超临界氧化处理过程,废旧高分子材料(废塑料和废轮胎等)的超临界流体资源化利用过程, 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过程,木质废物超临界流体液化过程等);(4)超临界流体微孔材料制备过程(主要用于多孔材料和膜材料的制备;例如:超临界流体诱导相分离过程,超临界流体发泡过程等);(5)超临界流体染色过程(主要过于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的无水染色,皮革的染整等);(6)超临界流体精细分离过程(主要用于中草药及其他生物质有效成份的提,微电子器件的精密情况,核污染器件表面无害化处理等)。
2. 超高压生物处理
主要包括:(1)超高压灭菌与保鲜(主要用于食品、饮料、果蔬、海产品的灭菌、消毒和保鲜等);(2)超高压冻结与解冻(主要用于生物组织及食品的快速冻结与解冻;例如:动物器官的冷冻保存,生物的无冻结低温储存,相转化冻结与解冻等);(3)超高压材料改性(主要用于非金属材料的增实和增强等)。
3. 过程的空化强化
主要包括:(1)生物过程的空化强化(主要用于微生物细胞破碎和食品、饮料的消毒等);(2)物理过程的空化强化(主要用于传热、传质和精密清洗与除垢等)。
2 李志义 男,1938年2月,江苏泰州人。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重庆海森机电设备开发公司总工程师、重庆飞达电炉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主要业绩:致力于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相关理论研究,实践和开发。发表多篇论文,出版“结构钢在表面处理过程中的氢脆和应力腐蚀断裂”专著、“钢的氢脆和应力腐蚀断裂”译文集。获全国先进失效分析专家证书、科技奖励十多项、局级2项、部级2项、发明专利一项。研制“天然气净化剂及其净化方法”。该发明一步法净化天然气中有机硫(≤3-5mg/m 3、无机硫(≤1-3mg/m 3)、二氧化碳≤0.5mg/m 3)、水露点(≤-38℃)和石油的净化剂及其净化方法(只净化硫、水时)获部三等奖。净化剂高效,寿命长,净化方法简单,已在成渝地区七家企业应用,长春一汽大众待发货安装,由于净化好,气源耗量低,热处理质量领先世界。研制“煤气净化剂及其净化方法”一步法净化煤气中水、无机硫、二氧化碳、尘碳。主持研制“兵器用结构钢在表现处理过程中的氢脆和应力腐蚀断裂”,首创在145℃高温浓碱介质中进行悬臂弯曲试验,系统地测试了十种钢在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及不同工艺规范下材料的缺口强度和应力腐蚀门槛应力强度因子,同时测定了上述钢的氢行为(包括吸氢量、氢扩散系数和氢逸出规律)、电化学特性等。如此系统深入地研究在国内属首次,达国际水平,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有较大的潜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部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