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战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长城战役,为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一场战役。

1933年,日本以热河省地方官员表示归附满洲国为由,与满洲国军队进军热河,省长汤玉麟不战而逃;之后日军进攻山海关、长城各隘口与热河,国民政府派遣宋哲元、关麟征与黄杰与日本军在义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罗文峪、界岭口各处鏖战,但由于军备不良与补给不足而撤退。

之后中华民国成立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由黄郛与何应钦与日本代表梅津美治郎签订塘沽停战协定,划定冀东二十二县为非武装区,军队不得进入,而日军退回长城以北。而中华民国与满洲国也因此以长城为界,满洲国更于长城各地树立“王道乐土大满洲国”的界碑。

著名战斗

1933年1月1日至1月3日,日军以优势兵力及火炮轰炸,安德馨营长与所属官兵300余人于山海关奋战无援阵亡。

长城指挥官张自忠将军率部第29军大刀队于喜峰口突击日军,歼敌6000,为喜峰口大捷。

八道楼子:1933年秋,黄杰中将辖第2军掩护145团之七员士兵戍守古北口八达岭阻千员日军侵袭达一周,毙敌数百,班兵也全体阵亡,日军为此七兵立墓碑,称写支那七勇士,第2军于此抗战全军阵亡4000兵;八道楼子电影,1970年代邵氏电影公司拍摄之经典战争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