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斯顿•休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1902—1967)---American Black Literature黑人民族的桂冠诗人,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乔普林(Joplin),与他下一代的黑肤诗人不同,休斯对美国种族主义的批判较多委婉讽喻,较少直白愤怒。在纽约黑人聚居区哈林(Harlem)生活多年,以对当地的描写最为世人所熟知。高中时就喜爱上了写诗,曾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但不久即辍学游历。他当过水手、传者、杂工,其间并没有中断诗歌创作。1924年他来到纽约黑人聚居区哈莱姆,并在这儿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萎靡的布鲁斯》(1926)。作为一名左翼作家,他以诗歌为武器,不断地为争取黑人劳动者的利益而斗争,他还曾访问过苏联和中国,并称见过鲁迅先生。他的作品在二战期间日趋激进,并曾因此受到传讯,他后期作品风格趋于缓和。成名后,休斯始终没有离开哈莱姆,他十分注重向黑人民歌汲取营养,在诗歌中引入了爵士民谣的形式和节奏,格调清新,而内容则紧密联系美国底层黑人的生活,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对美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休斯是1920年代哈林文艺复兴的中心人物之一,题材多取自民间故事和布鲁斯音乐。

在美国文坛,尤其是黑人文学方面,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写过小说、戏剧、散文、历史、传记等各种文体的作品,还把西班牙文和法文的诗歌翻译成英文,甚至编辑过其他黑人作家的文选,但他主要以诗歌著称,被誉为“黑人民族的桂冠诗人”。1960年代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那篇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我有个梦想》跟休斯的关于“梦想”的诗歌有直接的联系。他在1926年发表在《民族》杂志上的《黑人艺术家与种族大山》中大无畏地宣称:“我们这些正在从事创作的年轻黑人文艺家抱定宗旨要既不畏惧也不羞愧地表现各自的黑皮肤的自我。如果白人喜欢,我们很高兴;如果他们不喜欢也没有关系。 …… 如果黑人喜欢,我们很高兴;如果他们不喜欢,他们的不悦也没有任何关系……” 这篇文学宣言激励了无数黑人文学家,也确立了他在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2002年2月1日是美国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诞辰100周年。这两年,美国文坛不断举行百周年纪念活动,先后纪念了威廉·福克纳、海明威和斯坦贝克等名家。也许因为休斯是第一个赶上这潮流的黑人作家,又赶上强调“多元化时代”,对他的纪念活动格外隆重,专门成立了一个纪念委员会,从2月1日开始,一直持续到4月。大学理所当然地是最活跃的。不仅是耶鲁大学、纽约大学等名牌学校,连一些小地方的科技学院都举办研讨会或休斯诗歌朗诵会。甚至有些书店也参与组织纪念活动。美国邮政总局颁发了一枚休斯头像的纪念邮票并为此举行首发式等活动。作家、诗人、评论家,还有戏剧家都积极出面朗诵休斯的诗歌,谈论对他的看法,演出他写的剧本片断。美国诗人学会、兰斯顿·休斯全国诗歌工程和全国英语教师协会还把4月2日定名为兰斯顿·休斯诗歌日,号召全国和世界各地的男女老少在这一天在学校、图书馆、社区中心、教堂、医院、书店或其他任何地方三三两两地集合起来朗诵他的诗歌。在所有这些纪念活动中,由坐落在休斯童年家乡的堪萨斯大学举办的活动规模最大,有五百多位国内外学者参加,内容有学术发言、电影、艺术展览和诗歌朗诵等。连《国际先驱论坛报》都在2002年2月19日第20版发了专稿。

虽然诗人的性倾向未有定论,休斯的终生好友多为同性恋文艺家,却是不争的事实。同性情愫肯定影响了休斯的写作。他的诗歌《欢乐》(Joy)《欲望》(Desire)《子夜三点咖啡座》(Café: 3 A. M.)《水边街》(Waterfront Streets)《青年水手》(Young Sailor)《号手》(Trumpet Player)《告诉我》(Tell Me),《犹太人的好衣服》(1927)、《梦乡人》(1932)、《哈莱姆的莎士比亚》(1942)、《单程票》(1949)。此外,他还作有长篇小说《个片非没有笑》(1930),短篇小说集《白人的行径》(1934),以及1951年诗集《延迟之梦的蒙太奇》(Montage of a Dream Deferred)里的多篇,都可以作为同志诗歌来解读。幽默小品“辛波尔”系列,自传《茫茫大海》(19ed)和《我漂泊,我彷徨》(1956),戏剧,译诗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