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常委、海南省委主委
海南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男,1963年5月生,汉族,陕西韩城人,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1月参加工作,1999年4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
学习简历
1980.09—1984.09,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应用数学专业学习
1984.09—1987.01,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
1993.03-1996.02,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
2000.03—2000.04,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计算机系访问学者;
2001.02—2001.05,英国哥拉斯大学计算机系科学访问
任职简历
1987.01—1998.0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师、讲师、副教授
1998.08—1998.12,海南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副教授
1998.12—1999.10,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1999.10—2001.06,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2001.06—2002.02,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2002.02—2004.09,民盟海南省委副主委,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
2004.09—2007.06,民盟海南省委副主委,海南大学副校长
2007.06—, 民盟中央常委、海南省委主委,海南大学副校长
2008年1月任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社会兼职:
海南省三届人大常委,
海南省计算机协会会长,
海南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编委,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Internet信息检索、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计算机网络等领域的研究,
是我国信息检索与数据融合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我国著名的信息检索和信息融合领域专家,分别在1990年和1997年独立出版了这些领域中我国的第一部专著:《现代情报检索理论》(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数据融合理论与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在信息检索领域,他创造性地提出广义信息检索理论,解决了Internet信息检索系统中:1、检索结果不能排序;2、不能控制输出量大小;3、不能对网上信息进行自动标引;4、缺乏柔性表达用户需求机制等重大难题;在信息融合领域,他基本解决了K—N目标检测规则中K值的选取问题,并创造性地应用复式概率纸基于检测率和虚警率建立了传感器性能单一的评价指标,为信息融合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康耀红教授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他先后多次应邀到加拿大、西班牙、法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被北京交通大学聘请为兼职教授,去年受教育部委托担任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协作委员2003年年会组委会主席,今年应国际模糊系统协会邀请担任国际计算智能和工业应用2004年年会(ISCIIA2004)大会联合主席。
康耀红教授累计出版专著、教材共18部,发表论文100多篇。主持完成国防“八五”重点军事预研项目、教委博士点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目、国家外专局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获得一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两项机电部科技进步奖。由于康耀红同志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和影响,被评为机电部优秀科技青年、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我国著名的信息检索和信息融合领域专家,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0年应英国皇家学会邀请到格拉斯各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任海南大学副校长,兼任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海南省通信与信息系统重点学科责任教授,海南省《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责任教授。主要社会兼职:海南省三届人大常委,海南省计算机协会会长,海南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电气电子教学学报》编委,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