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许建平,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师从章培恒先生),原为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古代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申报博士点方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传统文学与经济生活研究中心”主任,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人文学院副院长,国家三级教授,中国《金瓶梅》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古代文学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古代小说、明清文学与文学史理论研究,尤其在李贽研究、《金瓶梅》研究和经济生活与文学关系研究方面,有独到见解,提出了系列观点,处于国内外前沿,引起同行专家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重视文献、实证研究和理论创新。已在权威刊物发表论文12篇(《中国社会科学》2篇,《新华文摘》2篇,《文学评论》2篇,《文学遗产》2篇、《学术月刊》2篇,《中国哲学前沿》1篇、《文艺研究》1篇),在《中语中文学》、《中国学研究》(创刊号)《复旦学报》、《江海学刊》等国内外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著作14部。
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项,其他社科基金项目1项。已参研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古委会项目一项。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共7项。
近几年,提出从经济生活视角研究文学的新思路,日渐成为新世纪文学研究的新增长点。主持召开全国学术会议2次,主编相关丛书1套(已出版15部中的5部),主编相关论文集2部。一些报刊杂志对此表现出较高兴趣:《文学评论》开辟专栏,《学术月刊》组织两组名家笔谈,《社会科学报》先后三个版面报到,《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学术月刊》分别在封面、封底加以介绍。该项研究在学界引起较多关注。
2000年7月23日,河北卫视《燕赵之子》节目播出“许建平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专题片,(30分钟)。
2008年4月5日,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探索发现》节目播出《金瓶梅与王世贞》专题片,主讲人之一。
一、著作目录:
专著5部
1、《<金>学考论》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2、《山情逸魂──中国隐士心态史》 东方出版社1999
3、《李卓吾传》 东方出版社2004
4、《李贽思想演变史》 人民出版社2005
5、《文学研究的新经济视角与分析方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两人合著4部
1、《商风俗韵——<金瓶梅>中的女性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
2、《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史·小说卷》东方出版中心2006.1
3、《中国小说研究史》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4、《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复旦出版社2008
编著2部
1、《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文精粹·文学史方法论卷》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2、《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文精粹·小说戏曲卷》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主编3部
1、《中国传统文学与经济生活》(论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2、《去蔽、还原与阐释——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路径》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中国传统文学与经济生活研究丛书》(5)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二、主持课题:
1、李贽思想接受史——以“晚明”至“五四”的文学接受为论述中心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2005,05JA750.11-44016)
2、明清小说意图叙事与意味形式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8,08BZW043)
3、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学关系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211工程项目子项目2007)
三、参与完成的课题:
1、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史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6AZW007)
2、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方法论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01JA750.11—44050
3、 中国小说研究史 (古委会项目)
四、社科获奖:
1、河北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
《<金>学考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2、河北省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96)
《三国演义的阅读效应与民族精神》
3、河北省高校(1994-1997)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998)
《不失时机地推进建立文学史研究的中国学派》
4、河北省第三届社科优秀成果青年佳作奖(1994)
《试论<金瓶梅>艺术结构在中国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
5、河北省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0年):
《世纪之交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实现转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6、上海市第9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
《货币观念的变异与农耕文学的转型》
7、上海市第9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史》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与黄霖先生等)。
五、主要论文目录:
■不失时机地推进建立文学史研究的中国学派《中国社会科学》 1996.6
■货币观念的变异与农耕文学的转型——以明代后期市井小说为论述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 2007.2
■“狂怪”和“与世无争”——论李贽的双重文化人格《文学评论》 2005.6
■ 货币化场景-酒宴-在明清小说中的叙事功能 《文学评论》2007.4
《新华文摘》2007.18
■《金瓶梅》流通货币质态与成书年代补证 《文学遗产》2006.5
■ 南宋词史研究的可喜创获 《文学遗产》 1995.5
■李贽非理性主义文学思想论 《文艺研究》 2004.6
■文学生成与传播的经济动因 《学术月刊》2006.5
■中国人学美学思想从理性到非理性的一次异变 《学术月刊》2006.11
■A transition of Chinese humanism and aesthetics from rationalism
to irrationalism-With a focus on the debate between Li Zhi and Geng Dingxiang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08年第4期
■新时期《金瓶梅》研究述评《新华文摘》 1996.11
■《童心说》的义理结构与中国非理性主义文学思想之发韧 《河北学刊》2005.2
《新华文摘》 2005.6
■《金瓶梅》的新叙事范式《河北学刊》 2002.4
■《金瓶梅》作者研究八十年《河北学刊》 2004.1
■《金瓶梅》价值的经济文化解读《河北学刊》 2006.2
■ 佛经与李贽思想之启蒙《河北学刊》 2007.4
■ 李贽思想在周作人接受过程中的演进 《河北学刊》2009.2
■ 文学发展动力分析《江海学刊》 1999.3
■ 文学形式与文学研究的新方法 《江海学刊》 2002.2
■ 建立心态文学史学刍议《江海学刊》 1998.3
■ 经世致用思潮与二十世纪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文化沉思 《复旦学报》 1998.3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路径与方法的新思考《复旦学报》 2002.5
■ 文学评论中文本意义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辨析 《复旦学报》2005.2
■《焚书》刊刻过程、版本及真伪 《复旦学报》2008.5
■《金瓶梅》是一部探讨人生的小说《明清小说研究》 1991.4
■《儒林外史》:一部意在言志的诗化小说《明清小说研究》 1997.1
■《临清州志》与《金瓶梅》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明清小说研究》 2008.4
■《金瓶梅》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云南社会科学》 1998.3
■ 关于实现古代文学研究转型的方法刍议《云南社会科学》 2002.2
■ 百年《西游记》作者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云南社会科学》2004.2
■《红楼梦》作者研究的新进展《人民日报》 1994.5.7
■《红楼梦》作者研究热点透视《人民日报》副刊《大地》 1994.9
■ 元剧大团圆模式定型时间探考《中国学研究》创刊号(韩国)
■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文化悲凉《中语中文学》(韩国) 1997.12
■ 试论《琵琶记》创作的双层心理意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6.1
■ 试论元代南北剧曲的文化特征及其成因《首届元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版
■ 百年小说戏曲研究略论 《苏州铁道学院学报》1999.5
■ 古代小说理论不及曲论发达原因初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2.1
■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7.3
■《金瓶梅》中的近世文化意蕴《文史知识》 2002.7
■ 建立心态文学史学的理论思考《文艺报》(理论版) 1998.11.17
■ 切忌盲信与忙说《文艺报》(理论与争鸣) 2002.8.6
■《红楼梦》的原始作者《读书》 1995.2
■《红楼梦》作者研究又有新进展《作品与争鸣》 1994.8
■《三国演义》的阅读效应与民族精神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1
■ 古代小说研究三十年简说 《苏州大学学报》1997.2
■ 试论《金瓶梅》的艺术结构在中国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1.2
■ 从“清空”说到“自然清空“说《中国文学研究》第8辑
■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经济视角 《中国文学研究》第12辑
■《金瓶梅》成书新证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3
■《金瓶梅词话》“这五回”情节与作者探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1
■ 文本分析派的创立与俞平伯在红学史上地位的重估 《社会科学》2004.6
■ 王世贞与《金瓶梅》的著作权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4
■ 经济生活与文学活动之关系及其研究路径 《社会科学》2008.3
■二十世纪《儒林外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上下)《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3.4
■《金瓶梅》中清河县地理位置考辩 《金瓶梅研究》第五辑
■《金瓶梅》中货币现象与审美价值的逻辑走向 《金瓶梅研究》第八辑2005.12
■ 明清小说人欲表现的特征及其嬗变 《河北师大学报》1999.2
七、讲授课程:
1、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2、中国文学史
3、中国文化概论
4、中国小说史
5、中国小说文献学
6、中国小说美学
7、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
8、《金瓶梅》与《红楼梦》研究
9、佛学与李贽思想
10、小说与人生
11、戏曲的文化解读
许建平
河南郑州人。198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历任河南《妇女生活》杂志编辑,副编审。河南青年诗歌协会常务理事。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星星和星星的距离》、《中学同学》、《大师的诞生》,中篇小说《冬天记忆》、《秋天的闲话》、《许建平小说散文选》等。中篇小说《永远的夏天》获河南首届文学新人新作奖,报告文学《阅读刘桂青》获全国首届女性题材好作品奖。著有传记文学《吴祖光悲欢曲》、《金山传》(合作),主编《百万个为什么·戏剧卷》(话剧部分)。
青岛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59年
职称 教授
学历(学位) 研究生 硕士
所属院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贸易系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行政职务 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
招生专业 国际贸易学
研究方向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商务
个人简历
1982年1月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0年1月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2年1月起在高校任教,1999年7月任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商务、企业国际化经营与管理、旅游经济管理。主讲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世界经济》、《对外经济管理概论》、《商务谈判》等课程。曾获山西财大教学改革创新二等奖、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三育人”先进个人,省普通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青岛科大《国际贸易实务》校级优秀课程负责人。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其中独立作者30篇,第一作者10篇,许多论文发表在《人民日报》、《财贸经济》、《国际经济合作》、《财贸研究》、《经济问题》等学术水平和知名度较高的刊物上,并有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作为项目总负责人和子项目负责人主持或参加了10多项国家级或省级科研课题,其中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招标课题和中华供销合作总社研究项目等。主编和参编学术著作6部。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男,1958年,河北省鹿泉市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师从章培恒先生。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中国传统文学与经济生活研究中心主任,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中国《金瓶梅》学会理事,上海古代文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与明清文学研究。尤其潜心于《金瓶梅》,李贽和货币化生活世界的文学表现研究。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30多篇。出版《金学考论》,《李贽思想演变史》,《李卓吾传》等学术著作11部(专著5部,合著4部,编著2部)。主持国家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4项。获省级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3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
原安徽医科大学校长、神经外科教授
男,1936年出生于上海。
50年代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原上海东南亚医学院——安徽医学院)。60年代初于苏联留学(导师:Kandel E,1.)归国后,先后任安徽医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神经外科学教授。安医大附院、安徽省立医院主任,安徽省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山东济宁、吉林省及延边等地精神病院名誉院长。南京脑科医院、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三院、广东微侵袭神经外科中心主任。中国立体定向及功能性神经外科学会理事长、中国立体定向及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主编、卫生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脑血管病防治领导小组成员、中华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委。安徽省气功研究会副理事长、广州三九脑科医院、深圳罗湖医院伽玛刀中心顾问…等。现任:中国癫痫外科协会、中国微量元素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精神外科学会会长。中华医学会香港会员联合会创始会长,香港国际传统医学会会长,京港学术交流中心顾问,中国高等院校香港校友联合会理事,美国华人发明家协会医学顾问,香港发明家协会专业委员,世界名医编辑杂志副总编,中华医学会安徽省神经外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临床神经外科医学杂志、亚洲癫痫杂志、中国立体定向及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顾问。中华现代医学杂志编委、编辑部主任。世界泌尿肿瘤杂志编委、编辑部主任。中国神经肿瘤杂志荣誉编委、编辑部主任。广州中医学大学二附院(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外科客座教授、主任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顾问。他四十年如一日,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诊治大量疑难病症,做了各种颅脑手术万余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大量科研资料,他也是我国第一个应用立体定向仪进行脑病手术的先驱。参与主编了我国第一本中国人脑立体定向图谱及立体定向及功能性神经外科学和第一个计算机三维人脑图谱数据库。在临床上颅内金属异物定向摘除,癫痫、精神病、扭转痉挛、恶痛、脑瘫、脑瘤定向活检、脑内血肿排空、三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巴金森氏病等,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对上述病种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以及国内首台瑞典伽玛刀、Leksell立体定向手术系统和美国x刀等的引进和应用,也无不直接出于他的努力。他还走遍全国各地,帮助建立了二十多个立体定向及功能性神经外科研治基地。为各地培养专科医生、研究生四百多名,他特别重视结合实践来进行人脑功能的研究。并成功地完成了多项“六五—九五”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在立体定向技术的综合研究、立体定向仪、帕金森氏综合症、癫痫、精神病、疼痛、脑肿瘤、计算机辅助脑手术、中国人脑立体定向图谱、计算机三维人脑图谱数据库、立体定向手术中的电生理靶点定位、神经递质、微量元素等方面取得国家级、部省级科技进步及成果奖三十多项,专利三项,发表论文180多篇、专著3部。60年代初发明了我国首台人脑立体定向仪(许氏定向仪),并成功开始了我国帕金森氏病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因而成为我国立体定向手术的开拓者。70年代通过国家鉴定并向全国推广。80年代初创建了中国第一所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和全国这专业的人员培训基地。并筹建了中国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学会及中国精神病外科学会,并任上述两学会理事长。1986年创刊了中国立体定向及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比国外同名专业杂志早了三年)并任主编。所以说这位被评为我国中青年突出贡献的专家,对我国这门新兴学科的创立、建设、普及、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得国际上的肯定和赞赏(可见美国杂志:Neurosurgery volume56:number4 p.851-860,April.2005)。为此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医疗卫生技术先进个人、中共十二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其业绩已被国内外数十种世界名人录、名医录,中华人物大典,中华劳模大典,中华功臣大典,中国当代杰出共产党人,实践“三个代表”的楷模,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东方之子”,二十世纪杰出人士—IBC,世界优秀专家人才证书—CTR,新时期杰出贡献纪念奖(2004),华夏精英金奖(中国记录年签2005),Top 100 scientists-2005,Leading Scientist of the World-2006(IBC)……等所入编。为洞察揭示人脑奥秘和解除广大脑病患者的疾苦仍在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