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宝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动工,至元二十八年竣工,历时十一年建成。塔为七级八方,砖石叠成,身高十三丈三尺,基宽十一丈二尺,顶高一丈三尺。据志书记载:原建时每层外围均有木质飞檐和护栏,塔下周围为砖木结构的围廊,每层八角坠以风铃,设计之精巧,工程之浩大,实为鄂中第一。后来在多年的风雨浸蚀中累加修补。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工程,至十三年(1874年)才完工,为了长久保留,将原木质飞檐改为石据,易木栏为铁栏,塔下围廊改为八方石阶。塔顶照原样增高五尺,且用文笔峰式铸铜一万三千斤结顶,以求永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塔已损坏不堪。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寺庙和文物的保护工作,1953年对洪山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上下内外,整修一新,使千年之古塔焕发了青春,为祖国山河增添了新的景色。十年动乱中,洪山宝塔无人保护又遭新的破坏,宝塔条石有些脱落,各窗铁栏大部锈损,一万三千斤铜塔尖濒于倒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洪山宝塔的修复工作提上了日程,群众曾呼吁:“巍巍洪山塔,盛誉遍震旦,急须修管好,四化添新颜”。今天,洪山宝塔已修缮一新,每日吸引着不少游客登高眺望。

经测量,洪山宝塔有45.6米高,塔坐北向南,共有七级。 由基层小圆门入内,拾级盘旋而上,直达顶层。登高远望,武汉三镇景色尽收眼底:东湖似镜,长江若练;武钢高炉,喷吐红云,九峰层峦,堆青叠翠;长江大桥飞架龟山蛇山之间,江汉关的钟楼矗立,黄鹤楼的黄鹤翱翔,鳞次相比的现代建筑,一望无际。洪山公园、烈士陵墓,还有那烟波浩翰的长江,真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宝塔由来: 是为纪念开山祖师灵济慈忍大师所建,又名灵济塔。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塔随寺改名为宝通塔。因坐落洪山,后人又称洪山宝塔。

交 通:乘公汽503路、519路、536路、709路、市内旅游专线1路(B线)。

开放时间:8:00 — 17:0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