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厚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黄光厚(1872~1937年),字友亭,号积流,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入两广总督署任文职,公余向羊城双门底罗某习医,尽得其传。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广东阳江县海关委员,公余兼理医事。宣统三年(1911年),任临高县宰。不久归田,以诊疗为生。民国3年(1914年),到广东大埔县任临时承审员。民国4年起,在家乡悬壶行医,各种疑难病症经其投药辄有奇效,远近求诊者络绎不绝,成为榕城著名“儒医”。光厚侧重于研究中医的基础医学,认为古代黄帝内经《灵枢·素问》、《神农本草经》、《扁鹊·难经》,以及汉代张机的《伤寒论》、《金匮玉函经》等为习中医者必读的著作。民国10年夏,任驻闽海军陆战队特约咨询医官,常到马尾、泉州、厦门、金门等地为官兵诊治疑难病症。民国19年春,运用《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加丹皮、桃仁、红花等药,治好癗病(风疹团块),医界称为神奇。光厚应用蛇卤汁治疗癫□病,在近代中医界亦属首创。光厚精文史,擅书法。著有临诊笔记《藏拙斋医案医话》及《书还读我室文集》传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