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叶杜鹃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种中文名:革叶杜鹃

种拉丁名:Rhododendron coriaceum Franch.

种别名 :

海 拔:2900-3400

命名来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orot journ.de bot. 12: 258. 1898]

中国植物志:57(2):063

亚组中文名:杯毛杜鹃亚组

亚组拉丁名:Subsect.Falconera Sleumer

组中文名:常绿杜鹃组

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亚属中文名:常绿杜鹃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属中文名:杜鹃属

属拉丁名:Rhododendron

亚科中文名:杜鹃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鹃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10米;小枝粗壮,直径约1厘米,被银灰色绒毛,有明显的叶柄痕迹,老枝灰棕色,表面粗糙,无毛。叶多密生于枝顶,革质,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10—23厘米,宽4—7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楔形微下延,上面深绿色,光滑无 毛,下面有灰黄色的两层毛被,上层毛被为杯状,边缘光滑,下层毛被为灰白色紧贴的绒 毛,中脉在上面微呈浅沟状,在下面显著隆起,侧脉14—15对,在上面平坦,下面微隆 起;叶柄长1—3厘米,圆柱形,微有淡黄色毛被,上面略呈浅沟状。总状伞形花序,常 有8—16花,总轴长1—1.5厘米,被淡黄色或锈色绒毛;花梗粗壮,长2--3厘米,直径 2毫米,有稀疏的淡黄色丛卷毛;花萼小,盘状,有7个三角形的小齿裂,外面被棕色 毛,内面无毛;花冠漏斗状钟形,白色,有淡紫色条纹及紫斑块,长3—3.5厘米, 口径 4厘米,7裂,裂片近圆形,长1厘米,宽1.3厘米,顶端有凹缺;雄蕊14, 长1—2厘 米,不等长,花丝细瘦,仅基部增宽处有短柔毛,花药小,卵圆形,长约1.5—2毫米; 子房卵球形,长约8毫米,直径4毫米,有锈色绒毛;花柱长2.2厘米,粗壮无毛,柱头 头状。蒴果圆柱形,长2-5—3.5厘米,微弯曲,有棕色绒毛。 花期5月,果期7--9 月。

产地分布:产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生于海拔1 900—3400米的山坡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云南维西茨开。

本种提示:本种叶狭窄,倒卵形至倒披针形,下面有灰黄色的毛被。是杯状杜鹃亚组中,叶片最窄的种类。

参考文献:Rhododendron coriaceum Franch.In Morot Journ.De Bot.12:258.1898;Taggin Stevenson,Spec,Rhodod.240.1930;Sealy in Curtis's Bot.Mag.N.Ser.175:t.462. 1965;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3:129. 图4212.1974;Cullen et Chamb.InNot.Bot.Gad.Edinb.37:330.1979;Chamb in Not Bot.Gard.Edinb.39:258,1982;云南植物志4:352. 图版93:7—11.1986.——R.Foveolatum Rehd.EtWils.In Sargent,Pl.Wils.1:537.191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