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调查的全称是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1956年至1964年,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状况科学调查。系由毛泽东倡议、彭真负责。 当时明确了调查工作由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持,成立了有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格平、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刘春和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费孝通组成的调查领导小组,在全国人大民委成立了调查办公室。1956年4月(19日),全国人大民委遵照彭真副委员长于3月31日会议指示,制定了《关于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各民族社会历史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的初步规划》,拟定筹建云南(费孝通、刘冠英负责,方国瑜参加)、四川(夏康农负责,杨辛、胡庆钧参加)、西北(冯家升负责,陈家龄参加)、贵州(吴泽霖负责、梁欧第参加)、广东(包括海南岛,岑家梧负责)、广西(黄现璠负责;莫矜参加)、西藏(李有义负责,李安宅参加)、内蒙和东北(翁独健负责,秋浦专门负责内蒙古)(1)等地区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计划以4~7年内基本弄清楚各主要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情况。当年就组织了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8个调查组,抽调民族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以及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民族工作干部、大专院校师生200多人参加,第一批调查了20个民族,整理出不同民族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第一手资料约1500万字。至1964年,调查任务基本结束,据不完全统计,写出调查资料340多种,计2900多万字;整理档案资料和文献摘录100多种,计1500多万字;拍摄少数民族科学纪录片十几部。此外还搜集了一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物。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出少数民族的《简史》、《简志》和《简史简志合编》初稿57本。为我国少数民族确认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一批材料比较详细地、忠实地记录下各民族历史和现状,是非常可贵的第一手材料。
注 (1):这一规划名单中,费孝通、黄现璠、夏康农三人是全国人大民委委员,加上秋浦、翁独健、李有义、李安宅、吴泽霖等人,都是20世纪中国人类学界和民族学界的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