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籍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学籍号是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文件“京教基[2000]062号”的要求编排,目前CMIS系统和学生卡系统用学籍号唯一标识一名学生。

学籍号长度:16位。

学籍号字符:0至9数字。

学籍号发布时间:2000年,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文件:关于印发建立北京市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学籍IC卡管理系统实施办法的通知,文件号:京教基[2000]062号。

*学籍号:

学籍号的确定:

学籍号由16位构成,其中各位的意义为:

省市位(2位)+区县(2位)+学校类别(1位)+学校(3位)+学生类别(1位)+届别(2位)+班(2位)+学生号(2位) +校验位(1位)。

教委定义省市位和校验位。

*省市位(2位):北京市为:01

*区县编号(2位): 注:由于今年北京撤县改区,区县代码随之改变

*学校类别(1位): 0=小学; 1=初中; 2=小学、初中并存学校(九年一贯制); 3=小学、初中、高中并存学校; 4=完中; 5=普高; 6=职高; 7=职普高并存学校。

*学校(3位):编码由各区县编制定义。注:这三位是学校编码的最后三位,即学校自编代码。

*学生类别(1位): 0=小学生; 1=初中生; 2=普高学生; 3=职高学生。

*届别(2位): 按入学年度后两位加学年制年度计算,为学生应毕业年度的后两位。

*班(2位),学号(2位): 编码由各学校编制。

每个阶段毕业后,都会在新学校重新办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