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中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区域概况呼中区(呼中林业局)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北麓,东与新林区毗邻,南隔伊勒呼里山分水岭与松岭区、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相望,北和塔河县、漠河县相连,西与自然保护区、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左旗交界。四面环山,中部为呼玛河河谷,地形西南部多高山竣岭,东北部多丘陵河谷,形成同西南向东北拔逐渐降低的地貌特征。面积7698平方千米/9403平方千米/7419.99平方千米,人口5.7万。驻呼中镇。拼音:Huzhong Qu。

历史沿革呼中区原属呼玛县管辖。1964年8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划归大兴安岭特区管辖。1965年7月,成立呼中林业公司,同时设立呼中区,实行“政企合一”体制。1970年将呼中林业公司改为林业局,仍为“区、局合一”,隶属大兴安岭地区管辖。

唐朝(630年)归平卢节度使管辖。

契丹(辽)(692年)归西各招讨司管辖。

金朝(1115年)属蒲与络万户府管辖。

元朝(1215年)为萨哈尔家庭的世袭封地。

明朝(1411年 )归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出万山卫管辖.

清朝(1644年)归盛京总管辖统辖。(1653年)改归宁古塔昂帮章京管辖。(1683年)划归黑龙江将军统辖。后来改由瑷珲副都统,库玛尔路协领直接管辖。

民国三年(1914年)把呼玛设治局改为呼玛丁等设治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65年划归林业部大兴安岭特区:1968年4月成立呼中区革命委员会,1981年7月改称为呼中区人民政府。

1992年,呼中区 隶属大兴安岭地区管辖。位于大兴安岭地区西部,东与新林区接壤,南与松岭区、鄂伦春自治旗相连,西以雉鸡场山分水岭与额尔古纳左旗分界,北与漠河县、塔河县毗邻。区政府驻地距地区行署驻地185公里。全区总面积9403平方公里。全区共辖6个镇。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5.7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26万人;回、满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区政府驻地呼中镇。

呼中区为政企合一的大型森工企业,木材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属大兴安岭地区。面积9403平方千米,人口5.5万。全区设六个镇,区人民政府驻呼中镇,主要河流有呼玛河等。

呼中区经济已形成了以木材采运为主体,森林工业、地方工业、农业生产及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生产体系与之相适应的商饮服务,金融保险、社会福利等较完善的社会体系。

呼中区交通 林碧铁路在境内,公路发z

自然资源呼中区资源丰富,遍地是宝。广阔的林海中蕴藏着丰富的森林物产资源。森林覆盖率为89.3%,活立木蓄积3970万立米,树种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约占80.6%,还有樟子松、云杉、白桦、杨柳等。50多种野生动物生长于此,其中马鹿、紫貂、水獭、猞猁、棕熊、獐子等10种国家级保护动物。驰名中外的飞龙鸟等近百种飞禽栖息林间。都柿、红豆等野生浆果、山野菜和兴安灵芝、黄芪等珍贵药材的600 多种植物以及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野生猴头蘑、桦树蘑、油蘑、黑木耳等食用菌遍布岭上。地下也已探明有麦饭石、大理石、莹石、粘土、陶粒页岩、泥炭土、澎润土、铜、钼、铅、锌、铁、金、银等多类矿种,其中针铁矿三氧化二铁(铁红)含量高达90%以上。可谓是资源丰富,遍地皆为宝

特色经济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后,呼中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形成了林产工业、多种经营、自营经济、地方工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以家具为龙头产业、以三板(刨花板 、中密度板、细木工板)为配套产业,以雪糕柄、卫生筷子、木炭、木珠、地板块等桦木系列产品为辅助产业的林产工业结构体系已经形成。家具、雪糕柄、卫生筷子等产品远销日本、韩国、香港、美国以及东南亚及西欧各国。同时,林区的多种经营和自营经济也受到了高度重视,现已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采掘业、加工业、服务业等多产业、多层次、多种经济成分全面发展的格局。其中黑木耳养殖已突破500万袋,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呼中林业局正向着林木、矿产、种植、 养殖、加工等立体开发的方向迈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