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湖南包装设计专家【图】朱和平 男,1965年10月生于湖南省湘乡市,1983年9月至1994年7月,先后就读于湘潭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分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4年7月至1998年712月任教于郑州大学,从1999年1月起任教于湖南工业大学(原株洲工学院)。2001年7月晋升为教授;2002年入选首批湖南省社会科学“百人工程专家”;2004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并荣记湖南省一等功;2005年被批准为湖南省艺术学省级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评为湖南首届教学名师、株洲市“德艺双馨”文艺家;2007年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从1999年12月至2007年3月间,曾任湖南工业大学(原株洲工学院)包装设计艺术学院院长;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担任湖南工业大学校办主任。现任湖南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包装设计学院院长,兼任中国包装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陶艺家协会副主席,株洲市设计家协会主席,以及吉首大学等数所高校特聘、客座教授。
主要设计作品:
参与、主持完成国际、国家、省部级项目十多项,主要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项目:《丝绸之路人口问题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项目:《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 《中国古代设计史研究》;
中国包装公司项目: 《传统造型设计研究》等;
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联合项目:中国数字包装博览馆;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设计史史料学研究与数据库建设”。
出版著作13种,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产品包装设计》、《中国工艺美术史》、《世界现代设计史》,独撰四种,代表性著作有:
《中国服饰史稿》、
《中国古代设计艺术史纲》、
《艺术概论》、
《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与装饰艺术》。
主要获奖作品:
《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方面的教学体系及实践》获省级二等奖;
《中国服饰史稿》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现代设计史》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2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委员朱和平 女,1953年4月出生,河北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委员。负责企业资质审批和监管、外地进京队伍管理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劳务费工作。分管建筑业管理处、建筑业管理服务中心。
曾任北京市建筑业管理办公室外管处处长、北京市建委建筑业管理处处长、建筑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3 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朱和平,男,四川仪陇人。已故中共建政元老、有“红军之父”之称的朱德的孙子,1952年10月生,1970年12月入伍,现为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空军少将军衔、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著有《永久的记忆·和爷爷朱德奶奶康克清一起生活的日子》及军事学术专著多部。个人信息

姓名:朱和平
性别:男
原籍:四川仪陇人
出生年月:1952年10月生
入伍时间:1970年12月入伍
现为: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空军少将军衔、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家庭:爷爷朱德、奶奶康克清个人介绍
朱和平,已故中共建政元老、有“红军之父”之称的朱德的孙子朱和平现任解放军空军少将军衔,朱和平现任解放军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曾获多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三次荣立三等功,撰写多部军事学术专论。在他的参与下,中国军用电子技术,特别是雷达装备,赶上世界先进水准。
朱和平说,在他小时後爷爷曾训示“生活上你们要自力更生,不要依靠我,也不要靠我去当官”,“一定要靠自己的才能和实干为国家作出贡献”;而他从军35年,“这个职业,无论平时和战时,都意味牺牲和奉献,每个军人都要直面现实,勇往直前”。
据报道,朱和平在一本旧笔记本中写着,“我要在逆境中求生存,学会忍耐。一定要潜心学习,不管在什麽环境下都不忘老一辈的革命精神”。这句话的落款时间是在1967年3月,就在那一年朱家面临巨大变故,朱德遭到变相软禁,其妻康克清被游街示众。
朱和平,作为朱德元帅的孙子,从小就在朱老总身边生活。这些年来,作为对十分疼爱过他的爷爷的思念,他倍加珍惜爷爷留下的每一件遗物。朱和平满怀深情地回忆道:“爷爷一生对衣着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他有一身较好的衣服,平时舍不得穿,只是在接见外宾或外出时才穿,一回到家里马上就换下来。以至于爷爷去世后,工作人员在家里竟找不到一件新衣服为爷爷换上。”
朱和平指着朱老总的遗物说:“这件浴衣爷爷穿了20多年,这条棉被也盖了20多年,补了很多次,临终前还用着它。爷爷有一把椅子,靠背有些矮,头靠不上。工作人员怕他长时间坐着办公不舒服,就征求他的意见,想给他换一把。爷爷就是不同意,最后让工作人员把椅子靠背接高了一截继续使用。”在朱老总生前使用过的双人床前,朱和平的爱人郭晓敏深情地说:“这张床在爷爷去世后,康克清奶奶一直使用了16年,奶奶去世后,我和爱人又使用了14年,一直到这次捐献前一天,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和它告了别。”
在为数众多的朱老总遗物中,有一个盒装的刺绣床罩,色彩绚丽,做工考究,显得格外醒目。朱和平讲,这件床罩是1958年金日成赠送爷爷的,爷爷几次要上交,有关部门没有同意,但爷爷说啥也舍不得用,一直保存到去世也没有用过。
4全国劳模环卫工人朱和平,女,1954年出生,环卫工人。1988年被评为郑州市劳动模范;1990年被建设部命名为劳动模范;1994年当选为郑州市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5年被市政府命名为“优秀城市美容师”并被评为“热爱郑州、建设郑州”百名明星;199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1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当选为河南省第七次党代会代表;2002年当选为中共十六大代表,被评为首批郑州市文明市民标兵;2003年当选河南省第十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曾是全国劳模和中共十六大代表的朱和平,生前是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垃圾清运公司职工,因患慢性重症肝炎医治无效,于2006年2月3日不幸逝世,享年52岁。
每天清晨三四点钟,朱和平从郑州裴昌庙街的家中骑车40分钟赶到垃圾清运公司,只要没有病倒,刮风下雪从不中断。女儿张媛幼年时,早上醒来常常发现自己睡在单位的传达室里。朱和平带的徒弟小周最了解师傅,每天都是上班最早的,她的车擦得最干净,她的工作量每年都是最多的。
与朱和平共事20多年的王玉庭感叹:开垃圾车连男司机都受不了,但朱和平一直干到她退休的前两年,还是因为视力原因而不得不转岗到垃圾中转站。
许多环卫工人都知道朱和平,她在当郑州市人大代表期间,积极为环卫工人鼓与呼。在她的努力下,有关部门为环卫工人提高了补贴,为垃圾中转站添置了新车辆和吊装设备;在她的推动下,河南省将每年的10月26日定为“环卫工人节”。
在生活中,朱和平是一团火,走到哪里,就把热量传递到哪里。与她一起创办“爱心热线”的管城区委文明办副主任霍予闽说:“大姐永远都是乐呵呵的。她把自己的热心、爱心,传递给了每一个她帮助过的人。感受过她爱的人,又学会了去爱别人。”短短两年时间,“爱心热线”已发展志愿者4000余人,接听电话、心理疏导近万人次,走访困难群众2000多户,协助安排就业600多人。
朱和平收入不高,生活俭朴,一双20元的皮鞋能穿几年,但她对别人却十分大方。她带头捐款1000元为10名重残患者购置了轮椅;她自己拿出2000元替一个孤儿补办了户口……没人能准确统计朱和平捐过多少钱,仅大家知道的就有2万多元,超过她一年的收入!就在她去世前的腊月二十七,还让女儿给生活困难的同事王庆荣送去200元钱。
2006年五一前夕。中共河南省委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向朱和平同志学习的活动,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这一活动作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载体,认真部署,精心实施。
小事做起,大写春秋,点点滴滴,丰碑矗立。远逝的朱和平幻化为一个伟大的灵魂,一种不朽的精神,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浸润着、激励着、感动着每一个郑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