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水道1.水路,航行的路线。《左传·昭公十三年》:“ 晋侯 会 吴子 於 良 。水道不可, 吴子 辞乃还。” 孔颖达 疏:“ 吴 地水行,故谓水道不可,谓水路不通。”《史记·西南夷列传》:“今以 长沙 豫章 往,水道多绝,难行。”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 林杨国 去 金陈国 ,步道二千里,车马行,无水道。” 清 昭连 《啸亭续录·宋人战绩》:“ 金山 之战,乃 金 人不识水道,侥幸成功,其后终至败覆。”
2.水流的通道。《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要不用车,挖了水道,雇上四个长工戽水,也够使的了。” 丁玲 《田保霖》:“他们在有沙堆的地方修了水道,利用水力,慢慢地不觉地便把那怕人的沙堆冲平。”
3.游泳池中比赛时用绳子隔开的路线。如:在游泳池的水道上,运动员们奋臂击浪,飞速前进。
4.指自来水。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昔 英 人设水道于 天竺 ……有谓水道本创自 天竺 古贤,久而术失,白人不过窃取而更新之者,水道始大行。”
【中医】水道穴水道,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另说在天枢下五寸(《针灸甲乙经》);天枢下四寸(《针灸聚英》);“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布有肋下神经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主治疾病〗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三阴交穴、中极穴治痛经、不孕。
〖刺灸法〗 直刺 1~1.5寸。
〖穴义〗胃经经水在此循经下流。
〖名解〗水道,即水液通行的道路。本穴物质为大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由本穴循胃经向下部经脉传输,本穴为胃经水液通行的道路,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归来穴。
〖功能作用〗传输胃经的地部经水。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