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巴子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野巴子 (《云南中草药》)

【异名】崩疮药(《广西药植名录》),狗尾巴香、香芝麻蒿、皱叶香薷(《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细皱香薷的全草。

【植物形态】细皱香薷直立灌木,高0.5~1.5米。

茎灰褐色,外皮有不规则裂纹,多分枝,分枝向上升,枝条黄褐色,有细条纹,具粉白色短柔毛。

单叶对生;具长柄;椭圆形或菱状椭圆形,长1~3厘米,宽0.6~2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绿色,多皱纹,下面白绿色,密被平贴白短柔毛。

花淡紫色或白色,小,紧密排成顶生假穗状花序。

小坚果卵圆形,长不超过1毫米。

花期夏季。

生于荒地、村边向阳山坡及林下。

分布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采集】秋季采集。

阴干用。

【性味】《云南中草药选》:辛,凉。

【功用主治-野巴子的功效】①《广西药植名录》:治烂疮。

②《云南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消食化积。

治伤风感冒,消化不良,腹痛腹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