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麦秆锈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黑麦秆锈病

症状 主要为害茎秆、叶鞘,也侵害叶片和穗部。病部产生长椭圆形、铁锈色夏孢子堆,多先发生于叶背,散生,发病严重时愈合成长条形。成熟散出大量锈褐色粉末(夏孢子)。生长后期形成黑色冬孢子堆。

病原 Puccinia graminis var. secalis Eriks et Henn.称禾柄锈菌黑麦变种,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形态特征 参见小麦秆锈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在黑麦、大麦、冰草等植物上产生夏孢子、冬孢子,在小檗和十大功劳属植物上产生锈孢子和性孢子。但病菌在南方以夏孢子世代在麦苗上越冬,春季借风雨传播为害。发病适宜温度18—25℃,潜育期7—14天。雨量多、叶面潮湿、施氮过多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黑麦品种。(2)药剂防治参见小麦秆锈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