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巢湖市和县香泉镇乡镇概况
香泉镇属和县,地处皖东,与南京浦口区接壤,属南京半小时都市圈,四周有合肥、芜湖、马鞍山、滁州等大中城市,省道滁芜路穿境而守,合宁、合巢高速公路,均有接线公路直达香泉,距南京国际机场不到40分钟路程,距黄金水道长江不足30华里,处在安徽省东向发展的前沿。
国土国积126平方公里,人口4.26万,2005年财政收入2200万元, 人均纯收入?元, 获巢湖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县计划生育工作第一名,综合经济实力居和县第6位。
自然资源
香泉镇地形由北向东南倾斜,低山、丘陵、圩区各占三分之一。西部和北部分别为低山、丘陵,如覆釜山(晓山)、麻家山、观音山、白云山;在南部为平原圩区,地势较为平坦。水利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全镇有38座电力灌溉站,可保证旱涝无忧。
香泉地表水丰富,水库湖塘众多,戎桥水库(今称香泉湖)最大,集水面积21.6平方公里,还有独山、韩庄、洼山、吴仕、小端、洼里、金桥段、龙塘、龙泉、石塘、大官塘、团山、大陡沿、龙泉洞等10多座小水库,还有1100多口大塘。流入长江的双桥河、石跋河两条水系贯穿全境,地下水十分充足,西北部泉眼分布较广,其中温泉集中在镇西侧及西南侧覆釜山下。
温泉水质经南京大学地质系有关专家分析鉴定,初步评价为:“水化学类型属含氡硫酸钙镁型水,矿化度、总硬度、PH值、常见的阴阳离子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与著名的江苏汤山温泉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与巢湖市的半汤温泉也比较相似。根据水化学分析结果,香泉温泉矿化度较高,氟离子及硫酸盐含量高、硬度大,不宜饮用。若从医学角度讲,由于水温适用,水中含硫较高,长期沐浴可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皮肤病。”因此,香泉温泉很有开发价值。其水质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医用矿泉、高热泉、氡泉、硫化氢泉、硫酸盐泉、硅酸盐泉标准,颇具医用价值。
香泉的主要矿产有:石灰石、白云石、煤、铁、磷、萤石等矿,特别是石灰石、白云石蕴藏量十分丰富。三十年代著名科学家李四光曾到香泉勘察矿产。自改革开放以来,香泉的石灰石、白云石等矿均大量开采。
基础设施
目前,镇内外的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加强,道路及交通十分便捷。2005年8月,巢湖市政府批准香泉镇升格为市级中心镇。街道建有西香路、昭明路、晓山路、龙塘路、智锦路、山庄路、建宇路、香泉街等,有香西路直达和城及其它乡镇。省道滁芜路穿镇而过,合宁、合巢芜高速公路均有接线公路直达香泉。合肥骆岗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均有公路直达。黄金水道长江距香泉街道不足三十里,有省道直达乌江、石跋河、金河口诸码头。
香泉的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均较齐备。已建一座日供水量达10.00吨的自来水厂;建有5000KVA变电所一座,全镇农用电网改造全部完成,可保证生产、生活用电。已开通5000门程控电话及三座移动电话通讯塔,有线电视覆盖全镇。[3]
特色产业
一、旅游产业
香泉自南北朝以来,因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温泉资源和优雅的山水风景、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较多,因此,观光旅游业一直较为兴隆,特别是明清时期,每到春夏,往往游人如织。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自1993年以来,县政府将香泉定型为旅游休闲型集镇以后,香泉旅游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993年,全县诸多单位共同集资兴建温泉山庄一座。2003年,安徽省芜湖泰华集团瞄准了香泉这一独特的温泉水资源,投资2亿多元,在覆釜山下精心打造了香泉谷温泉度假村项目,现已初具规模,日接待游客数百人,吸引不少外地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针对香泉独特的山水风光和人文资源,江苏南京建宇集团拟投入11亿元巨资,倾力打造了中国香泉湖国际度假中心项目,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投入4亿元,部分旅游项目已投入运营。南京江标集团投资的中国香泉老年温泉疗养区项目已经启动。
二、特色农业
1、大棚养鸭。大棚养鸭是香泉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亮点,有全国“大棚养鸭第一镇”之誉。1997年11月24日,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温家宝同志在省、市、县领导的陪同下,驱车来香泉考察调研大棚养鸭情况,召开了有关座谈会,调研后,温家宝同志对我镇利用区位优势和传统技术,积极引进良种和先进技术发展大棚养鸭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目前,全镇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户达500余户,年出栏肉鸭量稳定在1000万只,效益良好。
该镇大棚鸭养殖技术自1993年开始从浙江引进,经过多年探索,养殖品种渐调渐优,最后确定为SM3- II型樱桃谷鸭这一国内最优鸭品种。养殖方式由散养到低架棚养殖,到现在低架棚与高架棚养殖并起。养殖质量由原来注重肉重,到现在发展为无公害养殖,走“绿色食品”之路。
龙头企业安徽香泉湖禽业有限公司是是由上海鑫博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该公司在原和县禽蛋公司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更新改造,是一个是一个集种鸭孵化、肉鸭养殖、饲料加工、肉鸭屠宰、熟食系列深加工为一体化的新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下辖种鸭场、孵化厂、肉鸭养殖基地、饲料公司、肉鸭加工厂。现拥有总资产7744万元,固定资产5197万元。
2、苗木花卉。香泉是典型的岗冲交错的丘陵地形。近些年,镇党委从自然条件出发,加大土地合法有序的流转,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广泛吸纳民间资金1000万元以上。集聚全社会力量,发展苗木花卉种植业。到目前为止,全镇利用原先杂树丛生的山丘荒地,进行集约式用地、规格化生产、农庄式经营,共种植4000多亩苗木花卉。这些花木分片经营在洼山、龙王山、仕山、大青山、塔山及星火三林场6个农庄。主要种植马褂木、白玉兰、广玉兰、香樟、桂花、紫薇、雪松等花木,同时也成片种植一些名草饲草,以发展城市绿化园林、生态林和林草、林药套种及旅游观光林业。
3、养殖业。同时,香泉镇根据自身现有的条件,把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主要发展养猪业、养羊业、养牛业。全镇目前有自育仔猪千头以上、出栏肉猪千头以上的中型养猪场一家,有小型养猪场、养羊场,及种畜场10多家,年纯收入200万元以上。[3]历史沿革
1958年成立香泉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面积103平方千米,人口3.1万,辖龙心、孙堡、和平、长岗、新建、工农、伍庙、白云、水府、红旗、龙泉、香泉、龙山一、龙山二、龙山三、区联、七联、七塘、七河、晓山、徐桥、上陈、八一、孙老24个村委会。
2004年,将孙堡、和平、龙兴、长岗、白云、工农、新建7个村委会划归西埠镇管辖,同时将原张家集乡的张家集街居委会,星火二、吴仕、泉水、星火、三何5个村委会并入香泉镇。调整后香泉镇辖香泉街、张家集街2个居委会和徐桥、七何、龙塘、孙老、龙泉、晓山、龙山一、龙山二、七联、星火二、吴仕、泉水、星火、三何14个村委会,面积93平方千米,人口3.23万人。
2005年,将原西埠镇的新建、工农、孙堡3个村委会并入香泉镇。调整后香泉镇辖张家集、香泉街2个居委会,徐桥、七何、龙塘、晓山、龙山一、龙山二、七联、星火、泉水、三何、新建、工农、孙堡13个村委会。
2005年底区划调整后,辖8村委会,2个社区,镇政府驻香泉。[2006年代码]341424106:~001香泉社区 ~002张家集社区 ~200晓山村 ~201徐桥村 ~202龙山村 ~203龙塘村 ~204新建村 ~205孙堡村 ~206星火村 ~207泉水村[4]
行政辖区
晓山村
[5]孙老村
徐桥村
七河村
龙一村
龙二村
龙三村
红旗村
七联村
区联村
龙泉村
龙塘村
新建村
白云村
工农村
和平村
孙堡村
长岗村
龙兴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6]总人口
29609
男
15344
女
14265
家庭户户数
8431
家庭户总人口(总)
29248
家庭户男
15082
家庭户女
14166
0-14岁(总)
7140
0-14岁男
4051
0-14岁女
3089
15-64岁(总)
19571
15-64岁男
10045
15-64岁女
9526
65岁及以上(总)
2898
65岁及以上男
1248
65岁及以上女
165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8249
甘肃省安定区香泉镇香泉镇位于安定区西南部,东临陇西,南接渭源,北靠安定城,距安定城区25公里,定渭公路纵穿全境,交通便利,总流域面积144.4平方公里,海拔2053-2556米,年平均气温6.90C,年降水量400mm左右,无霜期140天。地下水资源丰富,是定西市主要供水基地,属南部二阴区,土壤肥沃,特别适宜发展马铃薯、畜草、蔬菜等产业。全镇有耕地面积9.68万亩,其中水浇地1.7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8.2%。
全镇辖15个村民委员会,122个村民小组,4969户21280人,其中农业人口20818人,少数民族(回族、东乡族)1911户8564人,占全镇总人口的39.6%,平均人口密度112人/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有一七三处等5个条管单位、有14个镇直单位、有中小学校20所,其中中学2所。有镇干部95人、村干部42人、社干部122人。
香泉镇是全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也是全省39个民族乡镇之一,原名“沙坡子”,以商贸之集,市场活跃而著称,后因水资源丰富、地泉水甘甜清爽而得名,1982年成立香泉乡,1983年更名为香泉回族乡,2003年撤乡建镇,,成立了香泉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省、市、区的关怀支持和帮助下,镇党委、镇政府团结和带领人民经前所未有的胆识和魄力,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线,以发展民族经济为重点,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政方针,艰苦奋斗,呈现出了社会政策稳定,民族团结和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大为改善,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2004年底全镇工农业总收入605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7元;粮食总产量13359.2吨,人均产粮达到450公斤。有西寨、东寨、关门口、池沟、苍沟等村实现了初级型小康。
近几年,各民族团结进步,艰苦奋斗,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一、优势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畜草产业:按照打造品牌、提升水平、整乡推进的工作思路,每年以10%的速度发展,已成为地方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全镇畜牧业已形成前山育肥增收入,后山繁育增数量,家家户户种草养牛羊的良好发展格局。目前全镇大家畜存栏6851头,其中牛存栏5739头,羊存栏13782只,有区级示范规模养殖小区1个,占地300亩,全镇有规模养殖户1349户(其中5头以上养牛户531户,20只以上养羊户836户),全镇有多年生优质牧草20834亩,户均达到4亩以上,年肉产量达到800吨以上,实现畜牧业收入2846万元,占农民家庭总收入的47%。融集社会资金128万元,争取世行贷款56万元,建成占地300亩,养殖户达到64户,供、产、销一条龙,集养殖、种植、住宅为一体的全市四大养殖园区之一的香泉镇牛羊养殖园区。
马铃薯产业:以品种改良、科学种植、示范带动、贮藏保鲜、定单销售为抓手,大手笔运作,2005年全镇种植面积达到36000亩,人均达到2亩,户均达到10亩,人均收入达到800元以上,香泉镇后湾村发展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的马铃薯种植专业村。
劳务产业:采取向外输出与就地输转相结合,苦力输出与技能输出相结合,分散输出与基地输出相结合,年内共输出剩余劳动力3256人,劳务收入达到1500多万元,共建立劳务基地5个。
二、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
近几年修建农二级道路9条86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汽车,社社通农用三轮车。投资120多万元,修建35千夫变电所一处,移动通讯塔一座,小城镇改造全面完成,投资47万元,全镇村级阵地建设得到全面改善,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狠抓了梯田建设和退耕还林(草)工程,修梯田63840亩,人均3亩,基本实现了“梯田化”的目标,完成退耕还林(草)?7000多亩丰富的牧草资源,给畜草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努力下,争取资金170多万元,对全镇17所小学全面进行了维修和新建,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年来向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人才127人。投资67万元,新建镇中心卫生院办公大楼1痤,极大的改善了医疗条件,使镇卫生院年创收达到120万元以上,成为全区创效最高的乡镇医疗单位。
四、小城镇建设初现新貌
2003年,镇党委镇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全面实施小城镇改造建设,目前镇区建立标准化统一模式集住宅与商贸为一体的商贸住宅楼56栋,硬化中心街道1000米,彻底改善了镇区环境,增强了城镇承载力和聚集力,拉动了地方商业的发展,使香泉镇成为安定区西南之门户,花园小城镇。
陕西省宝鸡市香泉镇
地理位置1951年由陇县划入宝鸡县,设香泉区香泉乡,1959年为坪头公社香泉管理区,1961年设公社,1967年更名前锋公社,1971年复名香泉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山区,距县城60公里。面积206平方公里,人口1.2万。县(功)香(泉)公路、石(家滩)香(泉)公路通达。辖前锋、间坪、康家沟、三泉、南峪、石尧、王家庄、天宝、刘家沟、七一、孙家村、陈家沟、麻池、峡里、各河口、水柏16个村委会。主产小麦、玉米。森林面积较大,产百余种中草药。有花岗岩、石英石、黄铁矿等矿藏。[2]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1]总人口
12294
男
6425
女
5869
家庭户户数
2861
家庭户总人口(总)
12163
家庭户男
6310
家庭户女
5853
0-14岁(总)
3384
0-14岁男
1763
0-14岁女
1621
15-64岁(总)
8361
15-64岁男
4373
15-64岁女
3988
65岁及以上(总)
549
65岁及以上男
289
65岁及以上女
26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