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翠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潘翠菁 教授

基本情况

女。1934年出生。广东省南海县人。汉族。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广东中国文学学会理事兼文艺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名人传记中心(IBC)咨询委员会荣誉委员。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待遇。1995年获国际名人传记中心颁发的"20世纪成就奖"。

1953-1958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59-1963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研究班毕业。自1958年起,先后在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学院、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长期从事文艺理论的教学科研工作。

学术专长为文艺理论、西方文艺理论批评史。

开设课程

本科:《文学概论》、《毛泽东文艺思想》、《马思列斯文艺论著选讲》、《西方文论选讲》、《美学》

硕士:《西方文艺理论批评史》、《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西方美学史》等

主要著作

《西方文论辨析》,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1984年。(获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马列文论辨析》,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88年。(获申山大学第2届优秀教材奖)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5年。

主要论文

《毛主席是怎样论述形象思维的——学习毛泽东文艺思想札记》,《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年第2期

《丑恶滑稽和典雅高尚相结合的美学原则——评雨果的 (克伦威尔)序言》,《文艺论丛》第9期,1979年

《台湾省作家一一钟理和》,《文学评论》1980年第2期

《以"生命哲学"为基础的美学观——评柏格森的 〈笑〉》,《比较与探索》中山大学出版社 1986年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与西方现代文艺思潮》,《当代文艺学探索与思考》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年

《反映论与主体性理论的分歧》,《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

《能动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础》,《高校理论战线》1993年第2期

《毛泽东文芭思想与当代文艺学》,全国高校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叨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永远的旗帜》湖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

《东西方古典戏剧理论着重点的差异》,《文艺研究》1996年第1期

《毛泽东文芭思想与文艺现代化——纪念毛泽东同志逝世20周年》,《文艺理论与批评》1996年第5期)

《邓小平论社会主义文之的主旋律和多样化》,《文艺理论与批评》1997年第6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