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毛杜鹃(原变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种中文名:亮毛杜鹃(原变种)

种拉丁名:Rhododendron microphyton Franch. var. microphyton

种别名 :Rhododendron microphyton Franch.Var.Microphyton

国内分布:产广西西北部、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及西南部、云南西北部和西部及东南部。生于海拔1 300---3 200米的山脊或灌丛中,通常在海拔2000米尤为普遍。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大理。

中国植物志:57(2):410

组中文名:映山红组

组拉丁名:Sect.Tsutsusi.sweet

亚属中文名:映山红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Tsutsusi (G.Don) Pojarkova

属中文名:杜鹃属

属拉丁名:Rhododendron

亚科中文名:杜鹃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鹃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常绿直立灌木,高1—2米,稀达3—5米;分枝繁多,小枝密被红棕色扁平糙伏毛。叶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0.5--3.2厘米; 宽达1.3厘米,先端尖锐,具短尖头,基部楔形或略钝,边缘具细圆齿,向上被褐色扁平糙伏毛,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散生红褐色糙伏毛,沿中脉更明显;叶柄长2—5毫米,密被红棕色扁平糙伏毛。花芽卵球形,鳞片5—10,外面上部密被一簇灰黄色长毛,边缘具细睫毛。伞形花序顶生,有花3—7朵,稀具1—2个侧生花序;花梗长3—6毫米,密被亮红棕色扁平糙伏毛;花萼小,5浅裂,裂片披针形,密被红棕色长糙伏毛;花冠漏斗形,蔷薇色或近于白色,长至2厘米,花冠管狭圆筒形,长8—10毫米,裂片5,开展,长圆形,顶端圆形,上方3裂片具红色或紫色斑点;雄蕊5,伸出于花冠外,花丝线状,基部扁平,中部以下被微柔毛,花药长圆形,淡紫色;子房卵球形,长4毫米,5室,密被亮红棕色长糙伏毛,花柱细长, 长过雄蕊,无毛。蒴果卵球形, 长达8毫米, 密被亮红棕色糙伏毛并混生微柔毛,花柱宿存。 花期3—6月,稀至9月,果期7—12月。

用 途:四川米易县用花止鼻血。

产地分布:产广西西北部、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及西南部、云南西北部和西部及东南部。生于海拔1 300---3 200米的山脊或灌丛中,通常在海拔2000米尤为普遍。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大理。

本种提示:本种与贵定杜鹃R.Fuchsiifolium Levl.相似,但不同在于本种的花冠裂片外面无腺毛;花柱比雄蕊长,无毛;叶两面散生红棕色扁平糙伏毛,易于区别。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