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鼠乳,病名。指生于皮肤之小疣赘。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因其状如鼠乳,故而得名。其病多因风邪搏于肌肤,或因肝虚血燥,筋气不荣所致。常发生于颈项及胸背等处。症见初起患处生出粟米大或绿豆大的半球状隆起物,表现可呈蜡样光泽,境界清楚,中央凹陷如脐窝状,呈散在分布,挤之可见豆腐渣样内容物及软疣小体,轻度瘙痒。数目由数个至数十个不等。治疗:若皮损数目多时,可用紫草15克,薏仁15克煎汤代茶饮用,每日一剂;或用板蓝根煎汤代茶。外治可在局部消毒下,用消毒针挑破顶端,挤出软疣小体,外涂碘酒,再以消毒纱布盖贴。即传染性软疣。

鼠乳的临床表现

本病有14~50天的潜伏期。初起的损害为米粒大的半球形丘疹,与正常皮肤颜色无异,逐渐或是迅速增多,扩在致豌豆大,中央有脐窝样凹既陷,表面呈蜡样光泽,境界明显,早期质地坚韧,能挤出一个半固体的乳酪状的白色小栓,称为软疣小体,有时此物从中央窝突出而明显易见。皮损的数目不定,数个至数十个,或少数散在,或数个聚集,相继出现,互不融合。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主要好发于面部、躯干、四肢、阴囊,甚至口腔粘膜及结膜上,此时常有痒感。皮损可长期存在而不引起任何自觉症状,可因搔抓或自身传染而扩散。一般经过6~9个月可自然消退,。也有持续续3~4年者,甚至个别皮损可长达5年以上。病程与数目无关,愈后不留瘢痕。

有极少数患者其皮损可角化成小的皮角,称角化性传染性软疣,皮损有明亦可长大至10~15cm大小,称巨大软疣,多单发,容易继发细菌感染而发生炎症的应。

鼠乳的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气血失和,腠理不密,复感风邪之毒,搏结于肌肤;或肝旺血虚,筋气不荣,腠理不密,复感他邪,凝聚肌肤;或由传染所致。

鼠乳的护理与预防

1、勤换衣服,最好煮沸消毒。

2、避免搔抓,以防自身传染扩散。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