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调性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泛调性

pantonality

现代主义音乐的创作手法之一。“泛调性”一词为

奥地利作曲家A.勋伯格所创用,表示“综合所有调性”

之意,以说明他的作品中调性处理的特点,而不称为无

调性。但泛调性一词并未得到普遍应用。1958年,美国

音乐评论家R.雷蒂在其所著《调性、无调性、泛调性》

一书中,又应用了泛调性这一名词,以概括20世纪音乐

作品中一些既非传统调性又非无调性的新的调性语言特

征。泛调性的主要标志是“流动的主音”,即在一种音

乐结构中,同时有若干不同主音在发挥作用,但这些主

音本身也是游移不定的。因此,流动的主音或游移的和

声,是了解泛调性的起点。某些非线条性的双调性或多

调性,亦属于泛调性范围。在泛调性结构中所包含的调

性作用,并不依靠传统的确立调性方法,而是通过音程、

旋律型与和声进行中所含有的调性关系来提示调中心的

意义。泛调性结构中,也包括某些无调性因素,但并非

彻底的无调性风格。因此,泛调性是介乎传统调性与无

调性之间的一种新的调性思维方式。B.巴托克、I.F.斯

特拉文斯基、P.欣德米特等人的不少作品,都属于泛调

性音乐范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