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穗龙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粗穗龙竹(D.pachystachys Hsueh et D.Z.Li)

种中文名:粗穗龙竹

种拉丁名:Dendrocalamus pachystachys Hsuch et D. Z. Li

种别名 :蚌竹(云南澄江),白竹、粉竹(云南新平),甜竹(云南新平、金平)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牡竹属

属拉丁名:Dendrocalamus

别名:粉竹、甜竹秆高达12m,径10cm,梢头弯曲或略下垂;节间长39-47cm,幼时被厚层显著白粉;主枝发达。秆箨早落,革质至厚革质,初时黄绿色,背面纵肋不明显,笋期略具早落疏刺毛,后无毛;箨舌高3mm,有齿;箨叶外翻,长6-12cm,叶舌高3-5mm,叶片可长达40cm,宽达12cm,下有绒状短毛。竹笋味佳。

分布:云南东南部,生于海拔1000-1600m。

形态特征:竿高10—12米,直径10厘米,梢端近直立或略下垂,基部1-3节环列气根;节间 长39—47厘米,幼时被厚白粉,壁厚2厘米;竿环平坦;节内长7毫米;竿每节分多枝, 常有1条发达的主枝,枝下高2—3米。箨鞘早落性,革质至厚革质,起初为黄绿色,背 面的纵肋不明显,光滑无毛或在笋期被有稀疏而早落的小刺毛;箨耳缺;箨耳高3毫米, 边缘具细齿裂;箨片外翻,长6—12厘米,背面纵肋明显。末级小枝具10一15叶;叶鞘 被黄褐色小刺毛;叶耳无;叶舌高3—5毫米,边缘锯齿裂;叶片最大的长40厘米,宽 12厘米,下表面被短绒毛,花枝的节间长1.2—3厘米,生有锈色绒毛。一侧扁平,每节着生1至数枚假小穗,后者簇丛的下:方托附有黄褐色小形苞片;小穗长卵形,紫绿色,稍体扁,长1.7—2.4厘米,宽0.5—1厘米,密被银白色微毛,先端渐尖,含小花5—8朵,成熟时小花之间能疏离而各花张开;颖2或3片,先端具短尖头;外稃革质,长7.5—12.5 毫米,背面被银白色微毛,先端具长为0.4毫米的小尖头;内稃与其外稃等长或略长,具毛茸,背部具2脊,脊间有4或5脉,先端2裂;花丝长7-11毫米,花药黄色,长6—7毫米;雌蕊全长12-17毫米,被微毛,柱头单一。果实未见。

用 途:笋味甜,是良好的笋用竹之一,故亦有“甜竹”之称。据说宜蔬食

产地分布:产云南东南部和中部。模式标本采自澄江县黄家营。

本种提示:本种与麻竹D.Latiflorus Munro相接近,主要区别在于本种小穗长1.7—2.4厘米, 先端渐尖,外稃革质,背面被银白色微毛,叶舌高3—5毫米,竿梢端直立或微弯。

参考文献:Dendrocalanms pachystachys Hsueh et D.Z.Li in Journ.Bamb.Res.8(1):25. Pl.6.1989;云南树木图志下册,1402页,图655.199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