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解释
化骨龙“化骨龙”本意即龙生九子里的那个饕餮(拼音:Tāotiè,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用在小屁孩子身上,就是责怪他们太贪吃,太能吃(夸张地说法是把家里吃个“一干二净”,渣都不剩,给吃穷了。后来转意为谦称自家的儿子,粤籍的人仕常戏称自己的子女为‘化骨龙’,有如斯文人会自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一样,一般是谦称自己的小孩子,亦有借谕懒散、不事生产之意。所以没有相对应的普通话用词 。北方的民谚也许有一个可以相称: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但专门拿一个什么可以完全替代的词汇就还没有。
典故
相传化骨龙是指一种外形似生鱼的四脚生物,只是它有时会伸展出四只小脚,但为免被人类发现身份而常将后腿收起,装扮成生鱼,平时的外形与‘生鱼’无异,能耐高温,有装死的本领。若给它进入人体其四肢便会显露出来,并将此人的骨骼尽化。但该物种在晕倒后就能明显地看到四只小脚,故此把生鱼摔在地上,相传生鱼用力摔在地上时,如果是化骨龙附体在生鱼里便会因为这个挞的动作而令它有「小腿」突出,相传如果吃了化骨龙会对身体有害,故此便有了这种习俗,就是要看看是否化骨龙的化身。
传闻
在1983年香港首次发现活生生的化骨龙,当年在电视新闻及报章都有提到,发现者於街市买来了一条生鱼,在煮食前投掷在地下让它晕倒后才煮食,谁不知它晕倒后竟然会伸出小脚,於是这位发现者放它在水缸中,再致电报馆交给记者。
为什么它的名字叫化骨龙呢?原来早就有人曾发现过此类怪鱼,其一是它伸展出的小脚有五只小爪,彷似五爪金龙;二是据说吃了后会在 48 小时内骨骼软化致死。又有另一说法是吃了此怪鱼后会使身体被腐蚀致一堆白骨,因此取名为化骨龙。
初时都只是坊间流传,流传的都是老一辈的长者,传说是煮食生鱼前必须投掷在地上直到生鱼晕了才可煮食,及煲生鱼时要加上瘦肉及猪骨,如果在数十分钟内瘦肉融化至消失,或是在两小时内煲到连猪骨都融化至消失,这就必定是煮到化骨龙不能吃了。大多数人只当作是老人家说说的故事而已,猜不到真的给人活捉上新闻,故广东人有一形容词为“挞生鱼”(意思为摔生鱼/掷生鱼),可是至今已经过了20多年,没有人记得此事,甚至有很多人也从未听闻过,所以在此一提。现在的鱼贩也说这些是多年前的古老民间传说,现在华人都不再「摔生鱼」,「化骨龙」的存在也没有科学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