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衣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3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古时上下通行之衣为深衣,代表时代特征的服装亦为深衣,深衣实可为古服之特征。言古服者,应先及之。何谓深衣,《礼记·深衣》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其制,详见《礼记·深衣》。最要者为“续衽,钩边。要缝半下。格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拙之及肘……袂圆以应规,曲夹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纯袂,缘,纯边,广各寸半。”(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深衣制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流行的最具代表性的深衣服饰。具体形制不一,但总体是要把身体包裹得比较严密。“续衽钩边“、下裳宽广,任何人不分职业、不分贵贱都穿着深衣。深衣多以麻布为衣料,白布裁剪。在斋时期用缁色或加彩者,在边缘绣绘。腰束丝带称大带或绅带,可以插笏楹。饰品多与职务高低、级别大小有关。总之,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因有庞大的织染工艺的支持在中国服装史上占重要地位,奠定了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等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并显露出服装的纹样寓意,色彩的象征性具有显著的民族传统审美意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