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通宝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3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简介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明朝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年(公元1570)铸造。仿造嘉靖钱制,有小平,折二两种。光背者比较多见。少数小平钱背有“工”,“天”,“公”,“正”,“江”,“河”,“厘”等字,其中“厘”表示值银一厘。背“河”,“户”者极少见,价格颇高。折二钱铸量也多,制作精良,偶有背星月者,价格颇高。还有银质“万历通宝”钱。

相关介绍万历初年朝廷铸钱并不多,约两万锭,万历十三年(1585年)增为十五万锭,万历二十年(1592年)为九万锭。当时全国铸炉60余座,潞安府是其中较大的两座,平均一年为朝廷铸币近万锭,两座铸钱局需招铸币匠人约三四千名,由此给地方带来丰厚经济利润的同时,也出现了货币私铸取利的现象。万历四十年(1612年)潞安知府在其编纂的《潞安府志》中这样写道:“万历初,遵例鼓铸制钱,一时铜价腾跃数倍,而监造官与匠役减去铜料,杂以铅锡,愚民见利争趋,日有私铸,虽论死不止。而制钱堆积不能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