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城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3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高城镇基本概况

高城镇位于高青县东南部。东西最大横距1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公里,总面积103.3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7′4″,北纬37°05′49″。境内全系平原。

高城西汉时为被阳侯治所。南北朝孝武帝刘骏侨置渤海郡,被阳城为郡之治所。北朝齐时为长乐县治。公元607年(隋大业二年)为高苑县治所,直到民国。1453年(明景泰四年),始筑高苑城池,设四门,有护城河。明嘉靖年间,为加强城防,在城墙上修雉堞,并开建小南门。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重修四门。后城池渐废。名胜古迹有衮龙桥、龙探井(扳倒井)、大王村古冢、鲁仲连墓、狄城遗址、被阳城遗址等。名人有秦末义士田横,西汉御史大夫儿宽,抗日烈士马勋臣,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副主任张承先,国画家乍启典,作家邵勇胜等。

1948年,高城为高青县九区、十区的一部分。1956年3月,为齐东县高城乡、丁夏乡、李官乡和东刘乡的一部分。1958年,为高城人民公社,同年秋划归博兴县。1961年,为高青县高城区。1971年,复为高城人民公社。1978年,高城人民公社下设河西、大王、高城、五里、闫马、丁夏、李官7个管区,辖77个生产大队,68个自然村,总人口3.8万人。1984年6月,撤销高城人民公社,建立高城镇,丁庄乡析出。1987年2月,行政区划调整,丁庄乡复并入高城镇。2004年,全镇下设河西、大王、高城、五里、闫马、丁夏、李官7个管区,辖68个自然村,77个行政村,40534人,耕地5593公顷。

高城以农业为主。1978年,有耕地5933公顷,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高梁,农民人均分粮75千克,人均分配现金41元(包括粮、柴、菜折价),平均每个劳动工日不到0.2元。1979年后,粮食生产有了大幅度提高。林果、棉花、桑园、畜牧、蔬菜等经济作物发展较快。1988年,建成万亩果品生产基地。1990年,建成吨粮百公斤皮棉镇。1992年,建成万头肉牛生产基地;1996年,建成省级畜牧强镇。到2004年底,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果桑等。畜牧养殖有肉牛、奶牛、猪、羊、鸡、鸭等,其中肉鸭养殖规模较大,全镇出栏肉鸭400万只。奶牛存栏500头。

1978年,社队企业非常薄弱,主要有铁木厂、缝纫组、水泥管厂、硫酸厂、食品站、窑厂、建筑队等企业。1984年,原社办企业改为镇办企业。1990年,建成镇保鲜厂;1995年,建立淄博田园食品公司;1998年,镇办企业全部改制为个体民营企业。2000年,在镇西南部建立高青港澳台工业园,成为全县重点工业园区。2002年,全镇有个体私营工业企业16家,个体工商户1200多家,从业人员1500多人。至2004年底,全镇有工业企业3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家,从业人员2500人。经营范围涉及印染、纺织、造纸、酿造、化工、建筑、农产品加工等26项、80多个品种。有草编、农机等各类专业村17个。工业总产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84亿元和0.56亿元。民营企业主要有淄博联怡染整有限公司、淄博联昱纺织有限公司、淄博龙大畜禽有限公司、淄博瑞源橡胶有限公司、淄博龙威化工有限公司、淄博金岭建工有限公司等。

1978年,高城公社驻地聚落呈椭圆形,主街东西走向,占地80公顷,设西关、北关、南县合、北县合、北门里、和平街、东关、东门里8个行政村。有3纵2横5条大街,皆土筑,房屋多为砖石基、土墙,居住人口3860人。1979年,公社驻地至蔡旺张田路段罩以沥青路面。1982年,公社机关整体搬迁至高城西北,办公区为砖石结构平房。1985年,花博路高城至丁庄路段罩以沥青路面。1992年,镇政府办公大楼建成投入使用。1994年西关至花博路建成商贸一条街,高城集从城内迁出。镇政府驻地内道路全部硬化,邮电支局、信用社、农行办事处、建行、派出所先后建起办公楼,居民投资沿花博路建起商住两用楼。1998年,按小城镇标准在蔡旺规划高城新区。以张田路和花博路交汇处为中心进行沿街开发。至2004年,新区开发面积达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00人,有商住两用楼房56座,农历四、九有集。高城二中、镇卫生院蔡旺分院、镇信用社、交警队高城中队、高城工商所、地税高城分局、国税高城分局等坐落在新区内。

1978年,高中1所,有初中7所,小学68所,在校学生6200多人,教职工423人。有医院1所,医护人员38名。1986年,实现中小学六配套。2001年建成市级教育强镇。2004年,高城镇有初级中学2所,小学7所,幼儿园10所,在校学生3998人,教师283人。高青县职业中专坐落在高城东关。医院1所,村卫生室77所,医护人员103名。敬老院1处。

人口数据

[1]高城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41434

20805

20629

家庭户户数

13797

家庭户总人口(总)

41036

家庭户男

20487

家庭户女

20549

0-14岁(总)

7873

0-14岁男

3996

0-14岁女

3877

15-64岁(总)

29220

15-64岁男

14927

15-64岁女

14293

65岁及以上(总)

4341

65岁及以上男

1882

65岁及以上女

245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0096

[2]下辖村:

高城镇西关村

高城镇北县合村

高城镇南县合村

高城镇东门里村

高城镇东关村

高城镇北关村

高城镇北门里村

高城镇和平村

高城镇北陈村

高城镇蔡家村

高城镇王家村

高城镇耿家村

高城镇前营村

高城镇后营村

高城镇小套村

高城镇郭家村

高城镇陶家村

高城镇赵王村

高城镇花孙村

高城镇庙子村

高城镇荆周村

高城镇大邵村

高城镇程家村

高城镇西吕村

高城镇东吕村

高城镇沙西村

高城镇沙东村

高城镇后孙村

高城镇马庄村

高城镇闫庄村

高城镇永阜村

高城镇成家村

高城镇单家集村

高城镇祝家村

高城镇逍遥村

高城镇李官村

高城镇东郭家村

高城镇付家堤口村

高城镇杨庄村

高城镇姚套村

高城镇堰头村

高城镇信家村

高城镇城北郭村

高城镇孟家村

高城镇务陈村

高城镇十里铺村

高城镇安家村

高城镇蔡旺村

高城镇大王村

高城镇河东村

高城镇两张村

高城镇东张村

高城镇纸坊村

高城镇堤西李村

高城镇范家村

高城镇付家村

高城镇陈尧村

高城镇刘家庄村

高城镇王庄村

高城镇小河西村

高城镇城北刘村

高城镇五里村

高城镇邢王村

高城镇赵路村

高城镇李明安村

高城镇大蔡村

高城镇张庙村

高城镇窦家村

高城镇丁家庄村

高城镇刘家村

高城镇周家村

高城镇辛庄村

高城镇夏庄村

高城镇英庄村

高城镇堤上刘村

高城镇石槽村

高城镇前孙村

2、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高城镇高城镇位于曾都区中部,桐柏山脉南麓,是历史悠久的集镇,元朝末期曾是白麻县城所在地,镇政府驻高城,人口31384人,面积183.1平方千米。耕地2699公顷。辖1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高城、钱家湾、新屋、梅子沟、七里塔、余家桥、罗家桥、雷家祠、建福、七姑店、建文、烽子山、前进、卸甲店。

高城镇地形地貌属丘陵地带,土壤富含钙、镁、磷、铁等多种元素,漂水河穿镇而过,全镇现有小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7座、堰塘2500口,小型水力发电站一个,开发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高城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备。

3、四川甘孜理塘县高城镇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县城,海拔4200米,处于川、滇、藏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中心位置,自古便是茶马互市的重镇。全镇8000余人。这里日照多,辐射强,但热量不足,年均降水量600—750毫米,年均气温3℃左右。

1958年置团结、建设两乡,1974年合并两乡改红旗公社,1979年更名高城公社,1984年置乡,1985年建镇。位于县境中部,面积113平方公里。318国道过境。辖哈戈、民乐、车马、替然尼巴、替然色巴5个村委会和高城1个居委会。牧业以牛、羊为主。以黄金为主的矿产资源较丰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