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永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3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章永康

(1831-1864),字子和,别号瑟庐,清朝贵州大定(今大方县)人。幼年孤苦,两岁丧父,三岁失母,兄弟二年,由继母抚养成人。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拔贡,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举人,二年(公元1852年)进士。人翰林院为庶吉士,散馆任内阁中书,升侍读。这时他才二十多岁,常与京师名流往还。相互唱和,慷慨悲歌,隐议时事。十年(公元1860年),请假南下省兄(其兄永孚在江西弋阳任知县),继回原籍闲居。后得清廷调作候补知府谕示,正准备启行时,恰遇黄号军突然攻城,于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大定城破,章永康在混乱中被杀,时年三十三岁。

子和文学造诣很高,精通经、史、子、集,擅长诗词,其诗才气超迈,功力练达,其词瑰丽、婉曲,又能书写篆、隶,雕刻金石,可谓全才。著作宏富,著有《瑟庐文集》16卷、《瘦梅书屋诗存》24卷、《海粟楼诗稿》12卷、《絮红吟馆词》4卷、《影雪词》6卷、《宝瑟山房四六》4卷、《瑟庐尺牍》4卷和《幼存馆课诗赋稿》8卷等。子和的诗敢于正视现实,大胆揭露官场的腐败和民间的疾苦,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