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 字
英语- Gurkha, Gorkha,Ghurka
简 介
尼泊尔中部地区,廓尔喀王朝发祥地。位于加德满都西北80公里,海拔1,500米。县的行政和商业中心。居民多为古隆人和马嘉人。十八世纪曾为尼泊尔王朝的首都。加德满都至博克拉的公路通过此地。产稻、玉米、小麦、粟、蔬菜等。有印度教女神庙。
历史简介
[1]
廓尔喀(Gurkha,香港称为啹喀)是尼泊尔的一个部落,位于首都加德满都西北。这部落的起源于十四世纪的北印度月亮族契托尔王朝,这个部落相信自己是月亮所生的。廓尔喀即是牛的保护者,他们信仰印度教
这个王朝的创立者名称是里什·拉吉·巴克拉塔,是拉贾斯坦邦乌代浦的拉其普特rajput王公,因为逃避德里苏丹国的入侵,其中一支刹帝利前往尼泊尔中西部与当地的马嘉人与古隆人通婚,形成廓尔喀人。
廓尔喀本是尼泊尔中西部甘达基专区的一条小村,一个刹帝利种姓中的切特利亚种姓征服该地区,后来印度的另一个刹库里亚种姓征服该地区,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廓尔喀王国,征服全国。由于入侵者来自廓尔喀地区,人们便将尼泊尔名为廓尔喀,把沙阿王朝名为廓尔喀王朝,把尼泊尔人名为廓尔喀人。
廓尔喀人曾于清乾隆年间两度入侵西藏(因与西藏盐税银钱与红教活佛沙玛尔巴唆使),意图抢掠遍布各地的喇嘛庙中的财富,第一次被满清驻当地军队将领(巴忠)与噶伦丹津班珠尔议和后撤回(每年300个银元宝,重32两),然而第二年又以更大规模入侵,几乎没有遭遇当地藏兵或者满清驻军的抵抗,得以大肆抢掠,后被乾隆皇帝命清朝大将福康安同参赞大臣海兰察率领清兵支援当地藏兵击退,赶回喜马拉雅山南麓,甚至还反攻到廓尔喀首都阳布(加德满都)外二十公里的热锁桥,从而迫使廓尔喀向清朝五年朝贡一次。这一从属关系很稳定,一直持续到1908年尼泊尔彻底为英国控制,英国禁止廓尔喀向清朝朝贡,廓尔喀因此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藩属国。当英国殖民者小股部队入侵廓尔喀,被廓尔喀人打败后,廓尔喀人将缴获的英军军备上缴北京,向清廷请功。但由于语言不同,对于英国这一名称两国翻译的名称不同,廓尔喀人上报时,清廷以为只不过是南部边陲的一个本国不知道的小国,只是嘉奖几句,未予重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廓尔喀国王曾经上书清政府,提出愿意派兵入中国协助清兵平贼,但清政府未有音信回复。
他们在19世纪60年代又与西藏开战,西藏战败,签订《尼泊尔西藏条约》。尼泊尔人在西藏驻官,有治外法权,西藏每年交一万卢比贡金给尼泊尔。
近代廓尔喀人英勇善战的形象,主要来自英军的廓尔喀部队。这支部队在十九世纪初被英国征召加入驻印度英军,之后逐渐演化为英军的一支常备部队。他们在二次大战及福克兰群岛战争等二十世纪的战役中都有表现。至今,英军仍留有一个总数约3700人的廓尔喀佣兵旅,获选加入此部队的廓尔喀战士将分别至英国、新加坡和文莱等地派驻。英国王储哈利王子参军期间也曾接受廓尔喀部队的训练。印度也有廓尔喀军、中印战争、印巴战争也与他们有关。
廓尔喀战士引以为傲的特有武器为廓尔喀弯刀。此种号称世界十大名刀之一的弯刀锋利异常,也是廓尔喀战士的杀敌利器。他们因为有山岳民族的尚武习惯,因此他们最擅长山地战与游击队形式的战斗,在911后的阿富汗战争中,英国曾派出廓尔喀部队进行地面作战。
更多介绍
在阿富汗战场,廓尔喀兵的保护让哈里王子(右)感到很安全,他们间的关系很融洽。--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2009年,,英国哈里王子因行踪被媒体曝光,不得不提前从阿富汗前线回国。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待在英勇善战的廓尔喀兵中间感到很安全,因为这些廓尔喀兵佩有锋利的廓尔喀军刀,当弹药用尽时,会挥动廓尔喀军刀攻击。让哈里王子大加赞赏的廓尔喀兵,其实就是英军派往阿富汗的廓尔喀部队——被誉为世界上最成功、最令人生畏的雇佣军队。
英军精锐王室看重
廓尔喀兵是英国从位于喜马拉雅山西部的尼泊尔招募的雇佣兵。1814年,尼泊尔王国的廓尔喀战士奇袭了英控克什米尔,英国人以3万人对付尼泊尔1.2万人,经过两年奋战才实现和平。这一战,英国人虽然赢得了胜利,但廓尔喀兵宁死不屈的勇猛精神却给英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战后,英国与尼泊尔签订条约,开始招募廓尔喀兵。
1815年,英军编制中有了第一支由廓尔喀兵组成的战斗营,在此后发生的所有与英国有关的冲突中,都有廓尔喀兵参战的身影。廓尔喀兵无限忠诚地为英国效劳,他们毫不留情地镇压反对英国殖民者的亚洲同胞,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在1982年的英阿冲突中曾远征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群岛),至今仍战斗在阿富汗、伊拉克战场上。
在过去的200年中,廓尔喀兵的足迹踏遍阿富汗、巴勒斯坦、埃及、北非、朝鲜和伊拉克等地。另外,他们还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曾在科索沃和东帝汶等地服役。1997年香港回归前,廓尔喀兵也曾长期驻扎香港,号称是驻港英军的“拳头部队”。
据报道,这支平均身高只有1.60米的廓尔喀部队深得英王室的厚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查尔斯王储不但定期看望他们,还经常参加他们的阅兵式和纪念活动。所有的廓尔喀战斗营都以英国各君主的名字命名。英军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廓尔喀营,还有一根引以为豪的两米长铜制“女王杖”。这是1863年英国女王授予该营的,以代替战斗英雄奖章。
目前,英军有4个廓尔喀兵步兵团,大概3700人。廓尔喀步兵团中只有极少数英国军官,其余大多数都是廓尔喀军官。在加入英军之后,廓尔喀人将他们的行动扩大到工程、通讯和运输等方面,有时也有廓尔喀炮兵、伞兵和宪兵部队。
为钱卖命特别能忍
充满神秘色彩的廓尔喀兵,向来以纪律严明和英勇善战闻名于世,而且对雇主非常忠诚。由于廓尔喀兵大多为生活所迫,世代以当兵为业,他们毫不掩饰地说:“当兵就是为了钱,没有其他目的。”为保住饭碗,他们一般都能逆来顺受,盲目服从,认为“食君之禄,分君之忧”,理所当然。
19世纪初,在镇压印度独立运动时,廓尔喀兵毫不犹豫地对印军下手,在1919年阿姆利惨案中,他们用机枪向和平示威人群扫射长达一个小时。廓尔喀兵无论走到哪里,都深受英军欢迎,因为他们不仅完成任务出色,且总能在战场上照顾英国士兵,甚至不乏为其挺身挡子弹的事例。
廓尔喀兵的纪律性和耐力超强。据说,如果没有命令,即使一天不吃饭,命令他坐着,他也不会离开。在战场上,无论负多严重的伤,他们总能忍住痛苦,有时甚至疼痛得直掉眼泪,嘴里还在念叨“不能喊,不能叫苦,我是廓尔喀人。”
有报道认为,廓尔喀人的民族性格,特别适合打仗。据说,廓尔喀人平时沉默寡言,一旦发起脾气,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与其懦弱地活着,不如就此死去。”这是廓尔喀人的生存信条。
在二战的一次战斗中,廓尔喀兵星夜潜入日军阵营,最后只留下一个日军活口,让与日军同一阵线的其他国家闻风丧胆。迄今,共有26名廓尔喀人因作战英勇顽强,荣获了英国最高奖赏——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身佩尖刀削铁如泥
尼泊尔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尼泊尔人均年收入仅为240美元,而廓尔喀兵的年薪却有8500美元。不过,廓尔喀兵的人选却要经过百里挑一的选拔。首先要经过“山选”。由67名英军退伍军人组成的征兵代理人,分别去尼泊尔乡下寻找合适的士兵。只有被他们选中的青年,才有机会进入下一阶段的选拔,即“山选”。
在这一轮筛选中,身体和智力的测试将更加全面,整个过程长达8小时。其中一项内容是,应征青年脱得只剩下内裤,背负25公斤的沙子,在48分钟内完成5公里登山跑。参加“山选”的6000多名男青年中,只有789人能参加为期一周的最后测试。最后测试在尼泊尔西部城市博克拉的英国廓尔喀士兵招募中心举行,最终确定230人加入英国军队。
除了丰厚的薪水外,廊尔喀兵每两年有一次探亲机会。每次回去,他们都受到王子般的尊敬,是备受欢迎的求亲对象。据了解,廊尔喀兵每年都将军饷的大部分汇回家乡,对尼泊尔来说,这是仅次于旅游业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廓尔喀兵加入英军后,穿着标准的英国陆军制服。战斗装备是DPM迷彩战斗服,阅兵时服装在温带地区是深绿色,热带地区是白色,但士兵皆配有黑色漆皮腰带,军官则佩戴十字型腰带。阅兵时,士兵则戴着黑色无边帽或廓尔喀软帽,穿其他制服时则戴绿色贝雷帽。
廊尔喀兵身上最显眼的“装备”,要属闻名于世的廊尔喀弯刀了。这种军刀不仅是尼泊尔的国刀,也是廊尔喀士兵的荣誉象征

,英军廊尔喀兵团也因此被誉为“弯刀勇士”。廊尔喀弯刀像狗的后腿形状,刀背既厚且钝,但刀锋却异常锐利。这种充满神奇色彩的军刀,虽不能当作掷刀使用,但在肉搏战中却非常有用,是廓尔喀人最喜欢的近距离作战武器。
--新闻链接/LINK 廓尔喀兵成了优质品牌
廓尔喀“弯刀勇士”在英军中的出色表现,加上他们高度自觉的忠诚度,让不少国家和经营机构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目前,除了英国每年固定招募廓尔喀人从军外,印度每年也至少招募2000名廓尔喀兵,数量几乎是英国的10倍。
据报道,印军的廓尔喀兵也表现不俗。1999年5月,一支游击队占领了泰格尔山,直接威胁印度在克什米尔的存在。为夺回阵地,印军一支廓尔喀步枪联队,每人背负25公斤的行军包,从山的侧背向顶峰一米一米地攀爬。居高临下的游击队甚至懒得向这群疯子开枪,故意放他们爬到半山腰时,向山下扔石头,把廓尔喀人打得尸横遍野。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1名廓尔喀敢死队员,最后在炮兵的掩护下,竟然爬上了山顶,并与敌军展开白刃战。5小时后,泰格尔山回到印军手中。
近年,廓尔喀人除了从军外,还干起了警察、保安等职业,并靠着过硬的作风和表现,形成了一种“品牌”。据悉,新加坡每年都从尼泊尔招募200名廓尔喀警察,这些警察已成为该国警界独特的风景。澳门回归祖国前,也曾招募了100名“廓尔喀兵”,驻防高度设防的监狱。在香港,英军廓尔喀兵早已撤走,但当地廓尔喀保安像菲佣一样有名,他们兢兢业业,严守规矩,深得雇主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