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榛子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种中文名:虎榛子

种拉丁名:Ostryopsis davidiana Decaisne

种别名 :

属中文名:虎榛子属

属拉丁名:Ostryopsis

科中文名:桦木科

科拉丁名:Betulaceae

形态特征:灌木,高1—3米,树皮浅灰色;枝条灰褐色,无毛,密生皮孔出校褐色,具条棱。密被短柔毛,疏生皮孔;芽卵状,细小,长约2毫米,具数枚膜质、被短柔毛、覆瓦状排列的芽鳞。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2—6.5厘米,宽1.5一5厘米,顶端渐尖或锐尖,基部心形、斜心形或几圆形,边缘具重锯齿,中部以上具浅裂;上面绿色,多少被短柔毛,下面淡绿色,密被褐色腺点,疏被短柔毛,侧脉7—9对,上面微陷,下面隆起,密被短柔毛,脉腋间具簇生的髯毛;叶柄长3—12毫米,密被短柔毛。雄花序单生于小校的叶腋,倾斜至下垂,短圆柱形,长1—2厘米,直径约4毫米;花序梗不明显;苞鳞宽卵形,外面疏被短柔毛。果4枚至多枚排成总状,下垂,着生于当年生小核顶端;果梗短(有时不明显);序梗细瘦,长可达2.5厘米,密被短柔毛,间有稀疏长硬毛;果苞厚纸质,长l—1.5厘米,下半部紧包果实,上半部延伸呈管状平面密被短柔毛,具条棱,绿色带紫红色,成熟后一侧开裂,顶端4裂,裂片长达果苞的1/4—1/3。小坚果宽卵圆形或几球形,长5—6毫米,直径4—6毫米,褐色,有光泽,疏被短柔毛,具细肋。

地理分布:产于辽宁西部、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及四川北部。

生境:常见于海拔800—2400米的山坡,为黄土高原的优势灌木,也见于杂木林及油松林下。模式标本采自河北北部。

用途:树皮及叶含鞣质,可提取栲胶;种子含油,供食用和制肥皂;枝条可编农具,经久耐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