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酸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名称:

毛酸浆

别名:

姑茑,姑娘

域: 真核生物域(Eukaryote)

界: 植物(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 单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目: 百合目(Liliales)

科: 茄科(Solanaceae)

属: 酸浆属(Physalis)

种: 毛酸浆(P. pubescens)

生长分布:

海拔500公尺以下阳光充足的开阔地、荒废地。

黑龙江有产,尤以齐齐哈尔依安县最好,夏秋季节上市,存储时间长。成熟果实为明黄色,内包有若干直径毫米状小颗粒种子,外形如葡萄,薄膜带眼,果味清甜,营养丰富。未成熟果实为青绿色,在不破坏果眼的情况下,从果眼挤出种子,薄膜可吹出声音。

科名:

茄科Solanaceae.灯笼草属

学名:

Physalis pubescens L.

英名:

用途:

生长形态:

一年生草本,株高30~50公分。

根系:

茎干:

茎具稜,被毛。

叶的形态:

叶卵形至椭圆形或披针形,长2~6公分,宽1‧5~5公分,被腺毛,叶尖锐尖形,叶基圆形,全缘或疏锯齿缘,具叶柄,对生。

花的形态:

枝梢叶腋或枝丫分叉处,萌发单朵浅黄色或白色花,花萼钟形,5裂,裂片披针状三角形,被毛,花冠5裂,裂片基部常具紫色斑纹,被毛。

果实:

浆果黄绿色,球形,被膨大的宿存花萼包被,具5稜或近圆形。

种子:

花果期:

花期2~10月,结果期3~11月。

药用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各版均收载了酸浆的干燥宿存萼或带果实的宿存萼作为锦灯笼药用,性味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利尿。咽痛音哑,痰热咳嗽,小便不利;外治天泡疮,湿疹。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表明,酸浆含有physalins,类特征性成分。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酸浆具有抗炎,抗菌,抗癌等活性。其抗炎机理可能是抑制PMN氧自由基的产生和释放而发挥作用。

徐国钧主编的《中国药材学》中记载了毛酸浆的带萼果实作为灯笼草药用。

这两种药用植物分布广泛,资源非常丰富,均有多年的栽培经验,酸浆与毛酸浆为药食两用植物,其果实酸甜可口,营养丰富,为人民大众所喜爱,而且对酸浆治疗咽喉肿痛的疗效有口皆碑。以酸浆为代表的酸浆属药用植物有很大的丌发价值[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