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塔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又称怀圣寺。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路。与圣友寺、凤凰寺、仙鹤寺并称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创建的四大著名清真寺。寺称“怀圣”,即怀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圣人之意。寺院始建年代已不可考,相传由唐初来华的阿拉伯伊斯兰教传教师宛葛斯主持,为当时侨居广州的阿拉伯穆斯林商人捐资所建。有关该寺的记载,最早见于9世纪中叶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的《东游记》,记述了广州“蕃访”穆斯林的生活及建有寺院1所。南宋岳珂撰《桯史》记他在绍熙三年(1192)于广州所见有祀堂(即礼拜堂)和光塔。南宋方信孺在《南海百咏》中“咏蕃塔”诗后记曰:“蕃塔始于唐时,曰怀圣寺塔。”根据现存碑刻记载,该寺在元至正十年(1350)、明成化三年(1467)、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及1935年皆经重修。现该寺由寺门、望月楼、水房、长廊、碑亭、客室、礼拜殿和光塔组成。礼拜殿为寺的主体建筑,置于庭院的正面,造形为中国宫殿式。为3间带周围廊、歇山重檐绿琉璃、带斗拱的砖砌水泥建筑,耸立在带雕石栏杆的大平台上,庄严肃穆。石栏杆栏板上雕刻各异,有葫芦、扇子、伞盖、花卉等图案。大殿内洁白明亮、铺有木地板,三面有拉门。殿内可容1000多人做礼拜。大殿梁下题字为“唐贞观元年岁次丁亥鼎建,民国二十四年岁次乙亥三月二十一日辛未第三次重建”。在大殿左侧碑亭内有元至正十年(1350)八月郭嘉重建怀圣寺碑,保存尚好,但石质有所风化。还有清康熙及同治时重修寺的碑记。在大殿右侧,原有清真寺经堂小学2层楼房建筑,后另辟新校址,迁离古寺。寺院的西南角,建有高达36.6米的砖塔,呈圆筒形,塔中为石心柱,塔内有石阶梯道可供登临,塔顶有“邦克楼”。塔表圆形灰饰,望之如光洁之银笔,故称“光塔”。该寺对研究中国海外交通史、建筑史、伊斯兰教史以及中国同伊斯兰国家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都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曾拨款进行过两次较大修缮,已焕然一新,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中国穆斯林和伊斯兰教国家来华友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广州市伊斯兰教协会设在寺内。

(杨克礼)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