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原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英国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
生平乔治·奥威尔1903年生于印度。1907年他举家迁回到英格兰。1917年,他进入伊顿公学。1921年后来到缅甸加入Indian imperial Police,1928年辞职。随后的日子里他贫病交加,此间他当过教师、书店店员,直到1940年,他成为New English Weekly的小说评论员,他才有了稳定的收入养家糊口。1936年间,他访问了兰开夏郡和约克郡,1936年底,他来到西班牙参加西班牙内战,其间他受伤。二战期间(1940-1943),他为BBS Eastern Service工作,并在此间写了大量政治和文学评论。1945年起他成为Observer的战地记者和Machester Evening News的固定撰稿人。1945年,他出版了《动物庄园》,1949年出版了《一九八四》。奥威尔患有肺结核,于1950年去世。
《一九八四》和《动物庄园》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他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了一个形容词“奥威尔式”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有评家如是说。
1948年,45岁的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开始写作他短暂一生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小说,在给小说取名时他把1948的最后两个阿拉伯数字调换了一下位置,以《1984》作为小说的名字。还有一个说法是小说的名字刚开始叫做《1980》,因为奥威尔的健康原因推迟了写作,改为《1982》,后来又改为《1984》。此前他已经出版了《缅甸岁月》、《猎象记》、《巴黎和伦敦落魄记》、《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和《动物庄园》等作品。
虽然看起来著作颇丰, 但贫困一直像影子一样追随着他《1984》出版于1949年6月,问世不久即在大西洋两岸引起了巨大反响。小说的销售一天好过一天,困扰了作家一生的贫穷问题终于一劳永逸的解决了,但奥威尔的肺结核却越来越严重,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1949年10月奥威尔再次住进了医院。他的情况很糟,已经瘦得连医生打针都找不到有肉的部位下针。奥威尔却仍然相信自己能活下去。他满脑子装着写作计划:准备一旦康复立即动笔写一部以远东为背景的中篇小说,连名字都想好了,叫《一个吸烟室里的故事》。他相信,一个还有书要写的作家是不会死的。
经过医生特许,1949年10月13日奥威尔在病房里举行了婚礼。这是奥威尔的第二次婚姻。新娘是比他小16岁的年轻、漂亮的杂志编辑索尼娅·布朗内尔小姐。他们相识已经好几年时间了。她有一大堆情人。她并不爱他,也不像是冲着他的钱来的,因为他那时还穷困潦倒且没有成名。人们认为索尼亚是听了她的导师康纳利的话嫁给他的。康纳利是奥威尔的同学。
新婚使奥威尔的精神焕发,但他的身体却在恶化。他和新婚妻子的关系也在急转直下。1950年1月21日凌晨,和情人在夜总会过夜的索尼亚接到电话,被告知奥威尔已经因肺部大出血死亡。这一年他47岁。
天资聪颖的奥威尔11岁时即在报纸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首诗,14岁考入著名的伊顿公学。毕业后到缅甸当了一名警察,6年后辞职。后来干过洗盘子的杂工,住过贫民窟,时常混迹于流浪汉和乞丐之中。参加过西班牙保卫共和政府的战斗,并且负过伤。
奥威尔认为作家的写作有四大动机:自我表现的欲望;唯美的思想和热情;历史方面的冲动(希望还事物以本来面目);政治上所作的努力(希望把世界推往一定的方向,帮助别人树立人们要努力争取的到底是哪一种社会的想法)。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之所以写一部书,并不是要加工一部艺术品,而是因为我有谎言要揭露。但是,如果这不能同时也成为一次审美的活动,我是不会写的。”
乔治 奥维尔的作品1931 A Hanging
1933 Down And OutI In Paris And London
1934 Burmese Days
1936 Keep The Aspidistra Flying
1938 Homage to Catalonia
1939 Coming Up For Air
1940 Inside the Whale
1941 The Lion and The Unicorn: Socialism and the English Genius
1945 Notes on Nationalism
Animal Farm
1946 How the Poor Die
1949 Reflections on Gandhi
1950 Shooting An Elephant
Nineteen Eighty-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