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代到公元11世纪,南通先后有扶海洲、胡逗洲、东布洲等沙洲与大陆连接,18~20世纪初,又有一批沙洲连上了大陆。四次大规模的沙洲并接,南通境域基本形成。
汉代,在今如东一带有一块叫扶海洲的沙洲,南北朝时沙洲与扬州东部沙咀的并接是南通成陆史中的第一次沙洲连陆大并接。
南北朝时,南通市区一带有一块沙洲,称壶豆洲,后又称之为胡逗洲。胡逗洲的东边还有南布洲、长沙、东社洲等沙洲。胡逗洲先后与这些沙洲并接,不断扩大自己的范围。公元10世纪初,胡逗洲与其西北边的如皋大陆并连,这是南通成陆史中沙洲连陆的第二次大并接,长江北岸延伸到今余西一带。10世纪中期,后周在这里设立通州。
11世纪中期,东布洲的连陆是南通成陆史上的第三次沙洲大并接。唐初到五代,长江口有东沙、西沙、东洲、布洲等沙洲,西沙又称顾俊沙。东洲与布洲是五代初长江口的两个较大的沙洲。东洲和布洲并接后称东布洲,东布洲与顾俊沙及一些小沙洲合称海门岛。
元末到清初,通州东部江岸发生大规模坍塌。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从通州余西到余东一线以南的长江中,一个个沙洲纷纷出水。18世纪中期建立海门直隶厅,此后,海门厅及其以东、以南的沙洲,逐步与通州大陆连接,这是南通成陆史上的第四次大并接。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南通的境域形成。
地理位置
南通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是长江三角洲洲头的城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居长江下游北岸,南临长江,北靠盐城,东濒黄海,西接泰州,南与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隔江相望,素有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之称。通过铁路与欧亚大陆桥相连;从长江口出海可通达中国沿海和世界各港,溯江而上,可通苏、皖、赣、鄂、湘、川六省及云、贵、陕、豫等地。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建成以后,将使南通进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南通面临海外和内陆两大经济辐射扇面,与上海有着相似的地理区位优势。素有"江海明珠"、"扬子第一窗口"之美誉。
气候
南通市域北纬31°41′06″~32°42′44″,东经120°11′47″~121°54′33″。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温和宜人。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8°C左右,无霜期22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100~22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00~1400毫米。全市总面积约800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224平方公里。全市可耕地面积707万亩,江海岸线368公里。
行政区划
南通市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现辖如皋、通州、海门、启东4市(县级),海安、如东2县,崇川、港闸2区和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146个乡镇。全市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是江苏全省的十二分之一,2002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80.2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