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中文名:喀什菊
种拉丁名:Kaschgaria komarovii (Krasch. et N. Rubtz.) Poljak.
种别名 :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喀什菊属
属拉丁名:Kaschgaria
国内分布:产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区)。生于荒漠山坡。
国外分布:蒙古西部及苏联中亚地区也有分布。
命名来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Not. Syst. Herb.Inst.Bot.Ac.SC.URSS 18: 283. 1957]
中国植物志:76(1):129
亚族中文名:菊亚族
亚族拉丁名:CHRYSANTHEMINAE O.Ttoffm.
族中文名:春黄菊族
族拉丁名:ANTHEMIDEAE Cass.
亚科中文名:管状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半灌木,高约40一55厘米。根木质,粗壮扭曲,直径2.5厘米。老枝枝皮灰色开裂;当年生茎枝多数,劲直或稍弯,下部木质化,麦秆色,有光泽,上部淡绿色,有细肋,常散生短的星状毛,不分枝或有较短的高位枝。叶条形、匙形或倒披针形,长1—3厘米,宽0.7—1.5厘米,大多顶端3—5裂或少有羽状分裂,两面疏生星状毛,土部叶条形,全缘。头状花序卵形,长3.5—4毫米,宽2—3毫米,3—5(8)个在枝端排成束状伞房花序或紧密伞房花序;总苞狭杯状;总苞片覆瓦状排列,草质,边缘膜质,外层近圆形,里面的大,宽卵形;边缘花3—5个雌性,花冠狭管状,向基部扩大,顶端3齿;盘花两性,花冠管状,顶端5裂;全部小花花冠疏生星状毛,被腺体。瘦果卵形,无冠状冠毛。花果期7—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