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刺鲀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单刺鲀科

第一背鳍为一粗大的刺,能竖直,腹鳍退化成一短棘,不能活动,口小,无气囊。常见的有绿鳍马面鲀,又名“象皮鱼” “剥皮鱼” (皮肤容易整片剥落而得名)。体呈蓝黑色,鳍呈绿色,吻长,口小,端位,齿呈门齿状。以底栖小生物为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海、黄海和渤海。

绿鳍马面鲀为暖温性底层海鱼类,栖息于水深50~120米的海区。喜欢集群,在越冬及产卵期间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白天起浮,夜间下沉。索饵期间昼夜垂直移动不显著。食性较杂,主要摄食桡足类、介形类、端足类等浮游生物,兼食软体动物、珊瑚、鱼卵等。一般体长在180~220毫米,大的可达340毫米。马面鲀的产卵期在浙江外海为4月上、中旬至5月中旬,产卵场水温为15~18℃,盐度为34.5‰,卵粘性,卵径0.63毫米,有油球。怀卵量在5~33万粒间,一般为6~10万粒。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