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矿山企业,生探顾名思义就是生产探矿的意思。
“生探”为何物?就是特指那些为挖学生而无孔不入的人,跟挖明星的“星探”有异曲之妙。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的份量已像那句“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一样植根人心。在诺大的国度里,今天的教育正像一只身躯庞大的食蚁兽,追赶着家长和孩子。另外,应试教育应该像素质教育看齐,好像已成为大众心中的一种“共识”,但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都明白也很无奈:又在挂羊头卖狗肉。不管你怎么看待,一个事实是:升学压力不仅已延伸到小学,甚至已逼近幼儿园。
我有一位要好的大学同学,出大学校门第二年就把结婚这档子事给办了,所以他也成了我们那帮哥们中第一位当爸爸的“幸福人”,更让我们羡慕的是这家伙有一对“龙凤胎”的儿女。同学聚会,闲时唠嗑,我们这些“沦落人”必提及的一个人就是他,也每每让我们羡慕得瞳孔放大、眼里放电。可是,最近这位幸福人却有点伤感:为儿女选择幼儿园之事。说起来也是很“小”的一件事。他家住城东,全市最好的“附小”却在城西,为了能让孩子日后上“附小”必须先进它的幼儿班。可是有个条件,每个孩子每年要交4800元的择校费。这让小两口的喉头猛地一塞,这可是他们的经济能力所不能承受得。您想,光这一项就接近1万,那还有学杂费、书籍费、校服费、吃喝拉撒费等咋办?最终,他们只能把孩子入托城东的一所普通学校。
这小两口的做法尽管在某些方面值得商榷,但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出如今的教育现状。升学率把家长的目光引向某些名校;升学率依然是衡量教学质量的秤杆子;抢夺生源仍然是学校之间关系紧张的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努力地扛着素质教育的大旗,却卖力地耕耘着应试教育的承包地。
不可忽视的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如今已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升学链,最终我们都是为了面带微笑等待着高考之鞭的抽打。在变态的应试体制占统治地位的教育领域里,叫喊得已力竭的素质教育显得十分可笑。在这种大背景下,优等生的需求就是潜在的原始的经济动力,各校之间为争夺资源而进行的明争暗斗就十分让人容易理解了。
名校为了巩固长城的根基,普通学校为了打场翻身仗,“抢夺优秀生源”就成了大、中、小各级学校的战略性任务之一。平时很“抠门”的领导们这时变得大手大脚起来:抽出专门的人手,四处打探尖子生的信息;筹集专门的财力,对高分考生许以重金。这样一个新的行当就出现了:生探。
从理论上说,生源竞争只是十分普通而正常得一个竞争现象而已,因为只有此途才有质量提升的可能,对学生来说是件好事。但是,理论和现实总是有鸿沟的,现实中恶性的生源竞争已打乱了基础教育正常的生态链条。
所以,“生探”的出现无疑是学校之间进一步竞争的催化剂,它就像一根葱,慢慢咀嚼确实是可口的下饭小菜。但是一旦你大口猛吃时,一股辛辣味立即会从你鼻子里猛地窜出来。这哪里是享受美味,分明是破坏胃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