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直门基本概述西直门是位于北京城内城西垣北侧的一座城门,主要包括西直门城楼、西直门箭楼和瓮城等。
西直门地图: 西直门内、外大街两侧多商业店铺,为区域性商业中心。西直门现已成为地片名,泛指西直门内、外大街与西直门南、北大街相交处的西直门桥附近。东北属新街口街道办事处辖界,东南属福绥境街道办事处辖界,西属展览路街道办事处辖界。经西直门有4条大街,西段仍称西直门街。西直门北大街全长1170米,车行道宽23米,北段、中段以及南段的东侧为海淀区辖界。西直门地图上有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西城区人民法院、西直门外百货商场、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西区邮票公司、六必居食品公司、都在附近。生活中的问题用爱帮网站就知道了,西直门地图爱帮点一下。
西直门历史发展

西直门是元朝至元四年(1267年)元士祖忽必烈在金中都旧城东北营建新城时开始建造的,在元朝时西直门被称和义门,是东直门的姐妹门,刘秉忠为西直门总设计师,郭守敬负责水源方面的设计,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帝王之都的理想布局设计建造,至元二十二年完成。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冬天元顺帝为防农民起义军攻城,下令赶筑包括和义门在内的11座城门的瓮城和城外护城河的吊桥。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率大军攻占北京城,为了防止北元的反扑,曾命华云龙整修和义门及附近城墙,永乐十七年再次修缮后改名西直门,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明英宗命太监阮安等监修京师9门城楼,正统四年完工,

修建时利用和义门原有的门洞,将原瓮城压在新建的瓮城之下。史书中曾有明代万历四十六年大风毁坏西直门城楼的记载,清朝乾隆五十四年曾大修西直门城楼、箭楼,光绪二十年(1894年)修西直门至颐和园之石路,同时修缮西直门城楼,后因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未及完工即告中断。1950年西直门城楼、箭楼及瓮城曾修缮。1969年修建环线地铁时将西直门城楼、箭楼等拆除,在箭楼下发现埋在地下的元朝和义门瓮城门,现原址现已辟建为路。
西直门建制规模

西直门城楼台基底宽40.9米,城台顶进深24米,城台高10.75米,内侧券门高8.46米,外侧券门高6.3米。城台内侧左、右马道宽5米,城楼面阔五间,连廊面宽32米,进深三间,连廊通进深15.6米,城楼连城台通高32.75米。瓮城为方形,东西长62米,南北宽68米,瓮城南侧辟券门,券门上建闸楼,东北角建关帝庙。
明正统元年(1436年)新修的西直门包括门楼、门洞、箭楼、瓮城、瓮城门各一,均采用山东临清烧制的特大城砖。门楼通高34.41米(包括楼台),为3层飞檐歇山式建筑,柱、门、窗皆为朱红色,檐下的梁枋上饰以蓝、绿两色图案,顶部为绿色琉璃瓦,饰有望兽及脊兽。在门楼台下部正中与城垣墙身垂直方向,辟有券顶式城门洞,因沿袭和义门之制,较内城其他门洞低。装有向内开启的城门一合,用福山寿海5面包锭铁钉固定。城门正前方为一重檐歇山顶箭楼,西、南、北3侧共有箭窗82孔。箭楼西侧面阔7间,内侧庑座面阔5间,通高30米,俯视呈“凸”型。瓮城连接城楼与箭楼,为东西62米、南北68米的方形。西北角设有瓮城庙。在瓮城南墙辟有一瓮城门。与城门方向成曲尺型,以利屏蔽城门。上方有一座单檐硬山谯楼有两层12个窗,有称瓮城门楼。城外护城河木桥改为石桥。
西直门城门为木质,有地堡式城楼3间,上设5孔水眼的水窝2个,可向城门灌水,以抵御火攻。
西直门古时用途由于北京的水源地多位于北京玉泉山附近,因此明清时期,皇城中所需的御用水从玉泉山途径西直门运进北京,所以西直门又被称为“水门”。在西直门瓮城门洞中有汉白玉水纹石刻一块,故有“西直水纹”一说。另外西直门还有防火设备。
现代西直门介绍西直门现已成为地片名,泛指西直门内、外大街与西直门南、北大街相交处的西直门桥附近。东北属新街口街道办事处辖界,东南属福绥境街道办事处辖界,西属展览路街道办事处辖界。
经西直门有4条大街,西段仍称西直门街。1965年合并定名为西直门内大街。西直门外大街原为西直门外官道。1911年后东段称关厢,西段因自然博物院在此称博物院路。1949年两段合并改现名。西直门南大街全长600米,车行道宽47米。原为北京内城西城墙与护城河,1969年修建地铁环线时辟建为路,为城区西二环路的组成部分。西直门北大街全长1170米,车行道宽23米,北段、中段以及南段的东侧为海淀区辖界。
西直门内、外大街两侧多商业店铺,为区域性商业中心。在西城区辖域内的有北京市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出租汽车管理局、北京市消防局、北京消防科研所、中国建筑材料总公司、北京市地铁总公司、国务院第二招待所、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西城区人民法院、西直门外百货商场、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西区邮票公司、六必居食品公司、北京铁路局北京工务机械厂等单位及新建的中仪大厦、成铭大厦等。
西直门城楼拆除后,建设了北京地铁二号线西直门站。1980年建成通车的西直门立交桥,是连接西直门内、外大街,西直门南北大街的跨路立交桥,为上环形3层全互通式,地下有双层地铁交叉,设有西直门站。1999年对西直门立交桥进行全面改造工程,以进一步缓解附近的交通拥堵状况。
建于1906年的西直门火车站,1988年北京北站,是京包铁路的起点,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其主体建筑为詹天佑设计建造的船型站室。
西直门站建有2号、4号(2009.9。28开通)、13号地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