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肉目--->裂脚亚目--->猫型超科--->猫科--->豹亚科--->豹属--->种
亚洲狮又称印度狮,仅产印度西部,是唯一生活在非洲以外的一种狮子。与非洲狮相比,亚洲狮雌性身躯略小,体长1.2~1.7米,体重100~200千克,雄性体长1.9~2.1米,皮肤比较皱。相对非洲狮,亚洲雄狮的鬃毛比较少不是很浓密,在它的腹部和前肢肘部也有少量长毛,而它的尾端球状毛也较大,皮肤比较皱图片上很明显。亚洲狮雌性2岁半即可性成熟;雄性需4年。它们每胎产2~3只幼狮,但幼狮死亡率较高,一般只成活1仔。幼狮3个月后便可同母亲一起参加狩猎活动,需同母亲一起生活两年。
亚洲狮于非洲狮除外貌以外最大的区别在于栖息环境和“社会形态”:

1,亚洲狮栖息在印度西部的丛林中,大型猎物少、竞争对手多。亚洲狮与孟加拉虎的部分领地重合,因为体型上处于较大劣势,所以落单的雄狮有可能被老虎杀死,足见其生存之艰难。
2,亚洲狮的狮群是由较年长的母狮充当首领,狮群较小,雄狮平常并不踏足狮群,只在繁殖季节才会暂时加入狮群。所以不像他们的非洲表亲那样可以悠闲的坐享其成,雄狮需要自己捕猎,这也是亚洲狮体型较小、鬃毛较少的原因之一 (食肉动物体型大说明力量大搏斗能力强但也意味着耐力与速度的缺失,而且过于浓密的鬃毛不易隐蔽,所以非洲雄狮一般不参与捕猎只在食物缺乏需要对付大型猎物如水牛、长颈鹿时才去充当一下刽子手,用力量与体重帮助狮群放倒猎物),当然和非洲狮一样雄狮也会与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其它雄狮结成联盟。
3,亚洲狮的繁殖行为非常独特,像是老虎与非洲狮习性的结合,一只雄狮或是一个雄狮联盟(通常是一对兄弟或是表兄弟)占领一片区域,而这片区域内有数个母狮群体,只有交配是雄狮才会和母狮在一起,它们不吃不喝每隔20分钟交配一次,持续一天,然后就分开。雄狮可能永远不会见到自己的孩子,亚洲雄狮毫无父爱可言。年轻的来雄狮要取得交配权就必须打败这一地区的狮王,夺得其领地。
4,亚洲狮群不像非洲狮一样有固定的领地,亚洲狮族群迁徙非常频繁。

狮子在印度虽被视为“圣物”,印度人多半是素食主义者,即使狮子也曾在食物短缺时捕食家畜也不会对印度村民造成太大的经济损失,但印度贵族向来以猎杀狮子和老虎为荣因。自1757年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后,亚洲狮的处境每况愈下。英国殖民者将猎杀亚洲狮和老虎视为一种娱乐,而来福枪让猎杀效率大大提升。到了1900年,在人类100多年的捕杀之下,亚洲狮已经十分稀少,此时一些动物保护者开始宣布要保护亚洲狮,但仍有人偷偷进行捕杀。到1908年,亚洲狮只剩下最后13只,为了不让它们彻底走向灭绝,人们把它们全部捕捉进行人工饲养,人们为了能亚洲狮更好的生存和繁殖又把它们放归到印度西部的吉尔森林中并建立了保护区。现在亚洲狮生存良好,数量稳步增长,到2005年吉尔保护区内的亚洲狮数量为359只。

但是这最后的庇护所地域狭窄,生态密度过高,一些狮子正逐渐迁出保护区。而狮子的迁徙又常常引起与周边社区的冲突。因为狮子饿了要吃东西,而野生食草动物因畜牧业的发展而极度减少,狮子只好以家畜充饥。看来,如何拯救这种尚未脱险的巨兽,还有赖于人类克制不断高涨的物欲,做出“普渡众生”的理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