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calathium kawaguchii (Kitam.) Ling
菊科(Compositae)、合头菊属(Syncalathium)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1—5厘米。根垂直直伸。茎极短缩,在接团伞花序处增粗。茎叶及团伞花序下方莲座状叶丛的叶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0.5—1.8厘米,边缘有细浅齿或重锯齿,顶端圆形或钝,基部楔形渐窄成长1.5厘米宽5毫米的翼柄,全部叶两面无毛,暗紫红色。头状花序少数或多数,在茎端排成直径为2—5厘米的团伞花序。总苞狭圆柱状,直径3毫米;小苞片1枚,线形;总苞片l层,3枚,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约7毫米,宽约3毫米,顶端钝,外面无毛。舌状小花3枚,紫红色,舌片顶端截形,5微齿。瘦果长倒卵形,压扁,长3毫米,宽1.8毫米,顶端圆形,无喙状物,褐色,有浅黑色的色斑,一方有1条而另一面有两条细脉纹。冠毛白色,长7毫米,糙毛状或微锯齿状。花果期6—10月。
地理分布:分布西藏(昌都、曲松、拉萨、工布江达、墨竹工卡、加查、隆子、措美、措那、林周、南木林、比如、索县)。
生 境:生于山坡及河滩砾石地、流石滩,海拔3800—5400米。模式标本采自西藏。
【药 名】:合头菊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合头菊的全草。
【功 效】:疏风解毒、清热解毒。
【主 治】:用于外感风热之发热、恶风、头痛、头晕诸症。用于跌打损伤、红肿疼痛诸症。
【性味归经】:辛、甘,凉。入肺、肝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6一12克,水煎服。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青海、西藏等地区。
【拉丁名】:Synca-iathium Kawaguchii (Kitam) Ling-Kitam
【考 证】:始载于《西藏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