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区位概况
溪口镇位于长三角南翼,奉化市西部,距宁波市区38公里,是宁波市唯一一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秀丽的山水风光,渊深的佛教文化蜚声海内外。全镇区域面积379.6平方公里,为浙江省行政区域面积第一大镇,设有7个便民工作站,辖溪口一、里村、上山、上白、湖山、新建、联胜、三十六湾等54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8.5万余人。
溪口古镇依山傍水,钟灵毓秀,早在汉代就有“海上蓬莱”之称,是华东黄金旅游干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千年古镇溪口镇、幽谷飞瀑雪窦山、青山秀水亭下湖”三个各具特色的景系,向世人展示了她无穷的魅力。近几年,溪口镇党委、政府以加快发展为中心,大力实施“旅游兴镇、产业强镇、城建美镇、生态立镇、文化名镇、依法治镇”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宁波市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和最佳旅游休闲胜地、最佳山水人居胜地”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取得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中国可持续开展小城镇试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森林公园、全国卫生镇、全国水蜜桃特色基地乡镇、中国美容美发器具生产基地、中国气动元件之乡等多项桂冠。
2006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4.08亿元,完成工业销售收入36.5亿元,旅游业总收入16.5亿元,一二三产的比例是1 :9:4,以旅游为龙头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特色高效农业规模优势明显,建成了水蜜桃、雷笋、花卉、银杏、板栗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以水蜜桃、花卉、雷笋为主导的三大特色农产品,在科技、市场、品牌、加工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占整个农业产值比重的80%以上。武岭泰新食品、今日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加工的农产品已成功打入日本、美国、欧洲等国际市场。工业企业结构合理,全镇现有规模以上企业累计90家,年销售五千万企业13家,年销售超亿元企业5家,基本形成了以液压气动、节能照明、纺织服装、美容美发器具、食品加工、电线电缆、工艺品等为主的七大特色块状经济。其中液压气动、美容美发器具产品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40%、30%。2006年,全镇实现应税销售26.5亿元,实缴税金1.5亿元,完成自营出口2.8亿美元,有168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旅游目标的转型初步实现,紧紧抓住弥勒大佛和武岭广场等旅游大项目建设带来的重要机遇,以争创AAAAA级旅游风景区、全国文明景区为载体,全面推动溪口旅游产业大发展。镇上有五星级宾馆酒店1家、三星级宾馆酒店4家,中型规模以上饭店63家,大中型超市5家,高档别墅度假小区2只。
2、浙江省龙游县溪口镇基本概况
合坑源的山溪口镇位于衢州市龙游县城以南23公里,面积113平方公里,是浙江古镇之一。溪口历史悠久,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是龙游南部山区经济、文化中心。溪口民风淳朴、山清水秀,空气质量为全年Ⅰ级。溪口镇交通便捷,区域优势明显,是浙西地区及闽、皖、赣等邻近诸省市通行浙东南地区的咽喉之处。南通丽水遂昌县、松阳县,北走杭州、金华、衢州等地。溪口是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商埠,浙西南山区的竹木材及制品都经溪口集散。2005年末进行了区划调整,将原来的灵山乡与原溪口镇合并为新溪口镇,镇政府驻地为原溪口镇政府驻地。
溪口镇资源丰富,因其独特的地埋环境,构成农产品的集散地。一年中春笋、冬笋、茶叶、板栗市场十分红火,远近闻名。尤以盛产毛竹为著,被誉为“浙西竹乡明珠”。全县35万亩竹林分布在溪口镇及周边乡镇。年产毛竹800多万支、鲜笋5.2万吨。全镇初步形成竹胶板、水煮笋罐头、竹木工艺品、系列竹餐具、竹席、竹炭等产业。70余家竹木加工企业分布全镇,具有2万立方米的竹胶板生产企业——腾龙竹业有限公司和中资企业——金铭竹木有限公司坐落在镇工业园区内。
溪口镇积极鼓励现有企业进行技改。以此来提升企业产品档次、扩大生产规模。天时食品有限公司原来只是一家竹笋加工企业,由于是季节性生产,企业厂房得不到充分利用,2003年,企业根据溪口的产业优势,投资600多万元,新上竹地板加工项目,经过两年的技术改造,去年竹地板产值将达1200万元,利润140万元。与此同时,企业还新上了旅游帐篷项目,全年自营出口达100万美元,在有效利用闲置资产的同时,企业实现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另据统计,随着竹木加工园区产业集聚效应的显现,溪口笋竹企业发展到98家,去年1-7月份,全镇笋竹加工企业实现产值1.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8%。溪口工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2.2亿元,扩张到2004年的3.4亿元,去年工业总产值将突破4.5亿元,实现了三年翻番。[1]行政区划
全镇辖溪口1个社区,溪口、溪西、扁石、上洋、合坑源、双港口、桥头、大垄、枫林、眠犬形、长田畈、灵上、灵下、大沃口、下徐、西京坞、冷水、红庙、罗林岗、大安源、大阳家、寺下、石郭、步坑口、步坑源25个村委会。2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人口25000人,区域面积112.47平方公里。
经济成就
2005年8月,由义乌和温州客商投资3000万元的金辉竹业有限公司在溪口竹木工业园区开工建设,这家生产竹地板和竹板材下游产品的企业,从7月份签约到8月份动工,整个过程只用了一个月。
严把项目质量关,确保入园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率和贡献率,是溪口党委政府繁荣竹木工业园区、抓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溪口竹木工业园区从2002年建设以来,共吸引了15家企业落户,目前15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履约率和开工率达到100%,资金到位率和项目投产率达到57%,去年年底项目投产率也将接近100%。这批实力强、带动产业集聚发展的招商引资项目成为溪口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去年溪口竹木加工园区新增工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在做好招商引资文章的同时,溪口镇积极鼓励现有企业进行技改。以此来提升企业产品档次、扩大生产规模。天时食品有限公司原来只是一家竹笋加工企业,由于是季节性生产,企业厂房得不到充分利用,2003年,企业根据溪口的产业优势,投资600多万元,新上竹地板加工项目,经过两年的技术改造,去年竹地板产值将达1200万元,利润140万元。与此同时,企业还新上了旅游帐篷项目,全年自营出口达100万美元,在有效利用闲置资产的同时,企业实现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另据统计,随着竹木加工园区产业集聚效应的显现,溪口笋竹企业发展到98家,去年1-7月份,全镇笋竹加工企业实现产值1.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8%。
溪口工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2.2亿元,扩张到2004年的3.4亿元,去年工业总产值将突破4.5亿元,实现了三年翻番。
地方特产
一、“方山茶”位于龙南山区中心位置的溪口镇,历来就是远近闻名的产茶之乡,镇东西面合坑源、枫林等村不仅茶园主地条件优越,更因其土地属香灰土质地所产茶叶具有兰花香味,加之特殊的加工方法制成的“方山茶”,更受消费者所青睐。多次荣获省级以上的奖励,并被评为省级名茶,在今年的中国国际茶博会中又喜获银奖。
二、竹笋溪口镇以盛产竹笋为主,一年四季均有鲜笋销售,特别是冬、春笋。由于竹林均立于红黄壤的山坡上,竹、笋质量上乘。年产冬笋百余吨,春笋近万吨,出产竹材200万支。
三、板栗溪口既是板栗的主产地,更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构成为农产品的集散地。板栗交易非常红火,主要品种有毛板红、桂花栗、魁栗等。所成交量百余吨,且商品质量好,价格适中。
四、各类竹、笋加工产品目前我镇已开发各类竹、笋加工产品数十个。包括:竹篾积成胶合板系列产品。竹席、竹餐具系列产品,竹工艺品系列产品及水煮笋四大类,特别是具实用、观赏价值于一体的竹工艺品产品让人流连忘返。
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龙游发糕是经过严格的选料,精细的制作,以粳米为主,白糖,茶油为辅,按传统发醇蒸制而成的江南名点。早在明清时期,就一直作为贡品,进贡朝廷。乾隆帝游江南时品尝龙游发糕后,对发糕的色、香、味、形给以大加赞赏。发糕与“福高”谐音,故千百年来一直作为祥和、吉利之礼品馈赠亲友。
历史名人
汤显祖(1550一1616),是明代的戏曲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以创作《牡丹亭》等“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闻名于世。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他由广东调入浙江遂昌任知县。因为龙游溪口是进出遂昌的必经之路,所以他在遂昌为官的5年中多次经过龙游溪口,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感人肺腑的轶事。
万历二十六年,汤显祖在龙游溪口镇写下《题溪口店寄劳生希召龙游二首》。其一:“谷雨将春去,茶烟满眼来。如花立溪口,半是采茶回。”诗人以“花立溪口”比喻一群美丽勤快的采茶姑娘,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其二:“忽忽登楼去,长安五度春。云何冷水店,尚有热心人。”诗人借称赞“冷水店”(宿店酒楼之名)中的“热心人”(店伙计),抒发了自己在遂昌为官5年的心境。
张葆灵:张葆灵是个思想进步的国民党左派人士,早年曾参加同盟会,他在溪口其间,积极宣传民主和科学,组织镇上的一些进步青年宣传进步的文明戏,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春风得以吹进龙游山区。汪子望、吴雄、华岗等人先后走上革命道路,都和张葆灵有着直接关系。他常骑白马,驰驱于溪口山道之中,终使改良造纸传习工场得以顺利创办,为我县土纸生产的改良开创了先河。他在溪口七年,时间并不很长,但现在仍有口碑在民间留传。
旅游资源
合坑源农家乐
成片35万亩的浙西大竹海,尉为壮观,被誉名为“中国笋竹之乡”。境内峰峦叠嶂、竹海绵延、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是个风景如画的山村,这里有许多文人墨客为之赞美的秀丽风景,与涛涛竹海、独特的酒文化、竹文化。在竹乡,冬去春来,夏逝秋至,都有当令竹笋尝鲜,春笋与韭菜竟长,鞭笋与雪藕比美,冬笋与沙鲫争肥。山上挖笋,砍毛竹,感受山里人家的新鲜生活;在农家乐接待户家中或村里山底大树下约几好友,喝茶打牌,感受南部山区别有的清凉与欢乐;晚上住宿合坑源,好客的农家旅店,给您在家般的温暖。
3、江西省修水县溪口镇基本情况
溪口地处九江市修水县的西北部,幕阜山脉南麓,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全镇辖25个行政村,188平方公里,3.3万余人。邮编:332438 辖溪口街居委会,蒲口、南田、田仓、咀头、陈坊、义坑、包家庄、北岸、围丘、上庄、榨下、下庄、罗家窝、大坑、港背等15个村委会。
丰富资源
山清水秀,物阜人勤的溪口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水力资源。非金属矿——无烟煤储量达 万吨,热量达到5800大卡,可供露天开采;溪口毛竹以粗、壮、质地优良而著称,年销量达10万根;油茶、板栗、锥栗以溪口为最,溪口的茶油洁净、清亮、香甜润口,年产量达1.2万担,溪口板栗早在民国26年(1937年)就有出售800担的历史。目前,全镇共有板栗6000余亩,年产量达1万余担;常年生长在海拔500米以上山区的全天然绿色食品——薇菜远销海内外,年产量可达50余吨,并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溪口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33万千瓦,可开发量1.25万千瓦。
工作动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溪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镇党委、政府制订产业发展计划,形成了板栗、花椒、山羊、生猪四大主导产业,1000亩花椒、6000亩板栗、2万只山羊、3万头生猪,正以良好的效益牵引着山里人圆脱贫的梦,走致富的路。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实现了村村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集镇建设初具规模,集镇人口由原来的3000余人发展到19000余人,集镇个体私营企业已达500余家,一个崭新的集镇已崛起在群山之中,全镇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4、安徽省休宁县溪口镇
区位概况
溪口镇位于黄山市休宁县西南部,地处率水河上游,面积220.72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157个村民组,人口2.42万人。是休宁县工业重镇,也是休宁县人口最多,幅员最广阔的山区大镇和物资集聚的商贸强镇。1999年被黄山市列为市级中心镇和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5年冰潭、江潭两乡并入溪口镇。
旅游交通
溪口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风昌盛,是全国农科教发源地,境内气候怡人、山川秀丽、古迹众多,拥有文物价值珍贵的清朝名臣汪由敦古墓和建于清光绪17年的黄山市唯一的关帝庙红庙古迹,清乾隆游江南时晒过龙袍的晒袍滩和鱼乐国遗址,境内长洪村出有嘉庆年间状元吴信中,还有开发前景良好的阳干生态休闲旅游资源。境内交通便利,服务设施完善,休汪公路、兰樟公路、新通的休婺公路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自撤区并乡后顺延成为溪口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休宁县西南部重要的商贸集镇和物资集聚地,周边辐射功能强劲,东临休宁县城,西靠流口革命老区,南接江西省婺源县,北邻道教圣地齐云山。随着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深入发展,溪口镇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以及丰富的山区资源,各项事业和建设都取得了很大发展,供电、供水、程控电话、广播电视、初级卫生保健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集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
资源建设
境内气候独特,资源丰富,全镇有耕地面积1358.25公顷,活立木蓄积量748182立方米,毛竹蓄积量700万株,茶园面积1134.11公顷,年产量3000吨。水能开发资源丰富,建有装机总容量达2520千瓦的溪口水电站和冰潭电站以及在建的太溪电站。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大理石、花岗岩、砚石、赤铁矿、高岭土等,其中黑绿色和灰色大理石储量达30万立方米,高岭土储量达200万吨以上。
产业经济
溪口镇已确立了坚持“农业富镇、工业强镇、三产活镇、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以加快发展,富民强镇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以招商引资项目为抓手,以发展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营造发展环境,加大落实力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力争把溪口镇建设成为全县的经济强镇和全市最早实现“三最”目标的乡镇之一而努力。
行政辖村
溪口村
[3]和村村
山培村
大路村
章川村
阳干村
石田村
木杆村
祖源村
金城村
花桥村
中和村
木坑村
源头村
占梨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4]总人口
12607
男
6387
女
6220
家庭户户数
4318
家庭户总人口(总)
12545
家庭户男
6351
家庭户女
6194
0-14岁(总)
2846
0-14岁男
1456
0-14岁女
1390
15-64岁(总)
8548
15-64岁男
4400
15-64岁女
4148
65岁及以上(总)
1213
65岁及以上男
531
65岁及以上女
68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1752
5、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溪口镇概况
溪口镇位于宣城市宣州区南端,东南与宁国市交界,西与泾县接壤,北邻周王及新田镇,全镇总面积187.8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7%,辖高峰村、狮峰村、吕辉村、东华村、红星村、山岗村、梅龙村、金牌村、新汤村、溪口村1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人口26000人。
资源
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其中林业用地24.58万亩,茶园2.1万亩,年产干茶450吨,有以高山茶为品牌的系列茶,如:塔泉云雾、溪口剑芽、天竺云芽、古雪剑芽等品牌,年产值3100万元,木材蓄积量26.23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537万根)。境内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这里山峦叠翠,林木森森,自然景观清奇峻美,是人们休闲、度假、旅游的好去处;这里香气清新、水质纯洁甘甜,农副产品来自天然,无任何污染,系安徽省生态经济示范镇、农业部农产品标准化绿茶项目示范建设区;这里人文景观古朴,文化积淀深邃,旅游产品体现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历史
2004年,古溪镇更名为溪口镇。
6、湖南省慈利县溪口镇区位概况
溪口镇,是澧水流域的著名古镇之一。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城31公里的九渡溪与杜家溪汇入口,故名。西南与桃源、永定接壤,西北与武陵源风景区相望。往昔,溪口曾凭一条澧水的舟楫之利,上通永顺、保靖、桑植、龙山,下抵津市、汉口,很久以来就是商贾靡之所,兵家常争之地。辖:新街、老街2个居委会;长潭、坪坦、王家坪、杜坪、天桥、卓家山、湖凹、白岩、丁竹、和爱、里仁、立功、茅坡、同盟、双峪、岗头、云桂、岩门、渡坦19个村委会。于1952年建镇,1956年并入溪口乡,1984年撤乡建镇,辖一个居委会,18个自然村,17549人。
旅游环境
登高俯瞰,如今溪口婉如一副融古今文明于一体的五彩缤纷的立体画。枝柳铁路横贯全境,四通八达的大小公路汇往溪口与慈利至张家界的公路干线相连。在宽广的杜家溪口,一座古老典雅的五十米木楼桥,与雄伟巍峨的铁路桥、平坦宽阔的公路桥毗邻相望,把两岸城镇连通一起,凌空飞架的数条简易立交桥则贯通山镇的大街小巷,依山傍水的三里长街,一条条古色古香的青石板道与吊脚楼组成的街巷,和现代柏油马路大街和谐相处。其间,身着汉、土、苗不同服装的人流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机车的呼啸与汽油笛时而和着骡马车铃的叮当,伴着鼎沸的人声,向着莽莽武陵山奏起溪口文明奋进的强音。
历史文化
土地革命时期,红二、六军团以此为活动根据地,是全国最早建立了红色政权的革命老区之一。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曾以此地为背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乡土作品,著名作家秦培春曾在此地创作了电影剧本《风流古镇》。溪口镇八十年代之前,溪口是个十足的“老、少、边、穷”的山乡,改革开放的政策导向给溪口镇的振兴与发展注入了生机。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狠抓了“城内与城外综合发展”,“山上与山下立体开发”。
产业资源
为促进本乡镇的工业化、商品化进程,溪口镇各方筹措资金,修了2里长的新街道,在镇内新建了印刷厂等18家工商企业;扩大了集市规模,把往日的“五日集”改为“三日集”,直接促进了本地农业商品化进程。在城外开发上,溪口着重抓了挖宜林荒山,大规模种植:草莓、桔、橙、柚、梨、杜仲、黄柏、乌桕、黄姜等水果与药材,大办绿色企业,促进农业的商品化。溪口镇早年兴种的桔柚、杜仲已成片受益,现在以每年3000亩的速度发展。另一方面,利用溪口丰富的矿藏,大办工矿企业。溪口地方,镍、钼、磷、铀、铜等矿贮量丰富。近年,溪口镇已办起了镍钼矿、磷矿、人造大金刚石等工矿企业。镍钼矿厂产值800多万能元。是镇办骨干企业,磷矿矿石畅销华北,亦是镇里的主要创汇企业。还有重金石等矿产远销全国各地油田。现在溪口镇正组织人力物力开发当地贮量丰富、品质优良的陶土。
7、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溪口镇通道侗族自治县溪口镇位于该县北部,东与杉木桥乡相连,西与江口乡毗邻,南与菁芜洲镇、临口镇交界,北与靖州县接壤。境内峰峦叠翠,溪河交错,位于北部最高点的野羊洞山峰,海拔809.9米。羊须河及其支流流经全乡南北,菁杉公路穿越南北,林道四通八达,村村寨寨通公路。建有小(二)型水库2座,有坪头水电站,有以木材加工为主的个人及乡办企业。辖:团尾居委会;溪口、北山、大沙头、坪头、古友、北堆、下寨、北麻、画笔、罗城10个村委会。
8、四川省华蓥市溪口镇川东门户第一镇——溪口镇
四川省华蓥市溪口镇位于川东华蓥山中段西缘宝鼎山下,与重庆合川市渝北区接壤,是华蓥市的“南大门”。辖6个行政村(37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6个居民小组)。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4万人,场镇常住人口1万余人。
区位优势明显。广溪路、仪北路、襄渝铁路由北至南穿镇而过,西去庆华火车站3公里(三级站),是原南充、广安的交通枢纽,系有“川东门户”之称。随着成渝经济合作的逐步加强,成为伟人故里——广安对渝合作的前沿区域。
境内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等,煤炭探明储量达5000万吨,可持续开采100年,现已建成锦春、林丰、溪口等煤矿3个,年总产煤约80万吨。石灰石资源储量巨大,现已建成永益水泥公司、五岔沟水泥公司、溪口水泥公司、华蓥水泥厂等水泥生产企业4个,年产水泥约200万吨。军工企业闲置厂房利用空间大,现有可利用厂房面积2万平方米,厂房水、电、路设施全面配套,建成长城、燎原工业园区,引进生产耐火材料、蓄电池产品、建材等企业9家,总投资规模达1.7亿元,年产值2.5亿元。
旅游业迅猛发展。溪口镇境内旅游景点密布,既有宝鼎佛教圣地,又有仙鹤洞、玛琉岩瀑布等自然景观,此地还是当年华蓥山游击队战斗的遗址,具有红色旅游文化内涵。现已配合华蓥市旅游总体规划,引进深圳洪涛旅游开发公司,对宝鼎大雄宝殿、光明寺等景点景观 进行恢复性建设,可望2008年形成接待能力。
城镇功能设施完善,溪口镇于95年被列为四川省级试点小城镇,城镇开发成效明显,新建成功能完善、管理有序、人气活跃商业街7条,镇内共有可供开发的存量土地150亩,场镇功能完善,建日供水
5000立方米自来水厂1个,液化气充装站1个,居民约50%使用天然气。电力丰富,110KV桐子梁变电站位于溪口镇回龙桥村。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镇内教学、医疗、文化娱乐设施齐全,卫生院住院部扩建工程竣工,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文化建设被省命名为“文化先进镇”,广播、有线电视覆盖全镇。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全镇社会治安良好,风清气正,政通人和。
借得春光花正红。开明开放的溪口热忱期盼各位成功人士莅临考察,投资置业,携手共谋发展大计,同创丰硕成果。
溪口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林木较多,外山人造松林,覆盖面积达50%以上。每年6月至9月最热,最高气温38℃,10月至次年5月多雨,最低气温零下3.5℃,年平均气温20℃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282毫米,适宜农业生产。但高山和平坝温差较大,物候象征,山顶比山腰以下农作物,要迟一至一个半季节。有“山下打谷,山上才出”的农谚。
溪口镇的发展,是和当时社会政治脉搏相通的。在明末清初,它和四川其它各地一样,有过衰落时期。统治阶级明王朝和清王朝,对农民起义军张献忠进行残酷镇压,以致人口锐减,地广人稀。清政府不得不采取从外省移民入川的政策。清康熙、乾隆年间(公元1662年至1795年)大量从湖南、湖北、广东、福建、江西移民入川。现在当地居民中,祖籍多是“湖广煤填四川”时迁入。镇上的禹王宫(现为镇小学)是湖广人建。华蓥煤矿内还有江西会馆遗址。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是这里的兴旺时期。《华银山志》载,清高宗乾隆十六年于大溪口置顺庆府通判署(遗址在华蓥煤矿内),清宣宗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省并。又载:大溪口场市在今溪口场西街口,旧在东林寺侧,河西对岸,街地遗址尚存。乾隆年间,移场市入今地。大溪口有寺庙35座,可证其兴旺概貌。
1978年以前,溪口镇仅是一个小集市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条街,230户人家,2130多人。从1978年到1993年,溪口镇的发展、建设,走过了一条曲折艰辛的道路。
由于1958年生产大跃进,华蓥山13万亩森林(约56万立方米木材),被砍伐殆尽。到1962年溪口炼铁厂停办,煤窑关闭。在农业上,由于受“浮夸风”及单一抓粮食的“左”的错误思想影响,未能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农业粮食亩产长期徘徊在300斤左右,致富无门,仍过着用钱靠贷款,吃粮食返销的苦日子。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达到800多斤。人民的温饱得到了根本解决。在“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鼓舞下,溪口农工林牧副渔,很快得到发展。以集镇为依托的乡镇企业,在国营骨干企业的带动下,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遍布镇区。
1993年建区后,溪口镇的发展建设突飞猛进,新兴工业、旅游业,特色农业以及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如今溪口镇不仅是引进巨桉业主,在工业、旅游等产业发展上,该镇变传统发展为依托自身实际,坚持科学发展,做大做强“资源”文章,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该镇今年1至9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66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267万元,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9066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5941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250万元。在同期增加一个规模企业的基础上,同比增加205%、106%、127%、56%。
9.福建省建宁县溪口镇溪口镇位于建宁县城北郊,连接县城下坊街,东南丘陵起伏,西北群山耸翠,属丘陵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南北坦长。西北郊与江西省南丰县康都交界,北部与本县黄坊乡相连,东南与城关镇、金溪乡接壤,西部与里心镇毗邻,西南与伊家乡相接。溪口因发源于半元的长塘溪在此注入濉溪,曾经叫做“溪子口”,后简称“溪口”。建国初期,溪口、濉城一带划为建宁县第一区,共辖十七个乡、两个镇,1958年公社化后,溪口区所属的水南、将屯、河东三个乡划为地方国营综合农场,1961年城关镇单独划出。1971年,器村、大源、长吉、斗埕等四个大队并入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建立溪口乡人民政府,1994年撤乡建镇。溪口镇2005年辖13个行政村,142个村民小组,113个自然村。2005年全镇总户数4723户,18035人(其中农业人口15904人,非农农业人口2131人),全镇有182姓,其中千人以上有9姓,百人以下有118姓,其中1人1姓有29姓。全镇土地总面积222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7.72万亩,占总面积87.4%,森林覆盖率64%,木材蓄积量185万立方米,毛竹200万根。境内水利资源丰富,主要有兰溪和开山溪两条,兰溪流经7个行政村25公里,开山溪流经6个行政村17公里;有兰陂水库、联丰水库、高家岭水库三座,总库容量244万立方米,建有半坡等水电站14处,装机容量663千瓦,年发电量210万度。境内有辉绿岩、钾长岩、花岗岩、云母矿等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全年平均气温在15—17℃,年均降水量1700毫米,日照年平均在2095.5小时。
农村经济
耕地面积38904亩(水田面积36624亩,旱地面积2280亩),是建宁县主要产粮区,农业结构粮经比例从1988年的9.5:0.5调整至2005年的5:5,并逐步形成规模化的特色农业产业带,粮食作物以“公司+基地+农户”订单经营模式为主,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6.62万亩,产量2.8万吨。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1.6亿元,比1988年增长300%,其中,工业总产值4650万元,农业总产值8095万元,是1988年的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18元,是1988年的5倍多。莲子1988年种植9000亩,但产量不高亩产仅33公斤,后因建选17号的推广,产量比1988年翻一番,亩产达65公斤;食用菌生产以杏孢菇、茶树菇、金针菇、香菇为主,年产16万袋。并利用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大棚反季节蔬菜,全镇共发展大棚50个,以种植辣椒、茄子、苦瓜、豆角、西瓜等品种,亩产值3000元以上。制种已有农嘉、闽丰、六三、神龙大丰、隆平高科等种业公司在镇内建立制种基地,年制种1.2万亩左右,产量5吨以上,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有枫元、溪口、鹅业养殖场三个,全年养殖1万羽以上,年产值400万元。1988-2005年,先后投资208万元,建立桐元、渠村、枫元三个肉牛养殖基地,全年出栏900余头;1976年创办艾阳鹿场,由1988年的6头发展至2005年的46头,建立艾阳梅花鹿饲养基地;建立渠村太湖母猪养殖基地60头,年产仔猪1200头,艾阳村建立了毛竹基地千亩以上,果园改造投资127万元,在各村建立了果山基地;1997年引进台湾应德农产品有限公司,在高圳村和溪口村投资1500万元的建立黄花菜基地和加工厂,种植面积近2000亩,年产值650万元,产品全部销往台湾、日本等东南亚地区。1972年溪口首次推广使用机动脱谷机17台,2001年引进全喂式联合收割机9台,至2005年全镇推广至44台,收割面积1.9万亩,机割率62%,全镇拥有各类运输车辆465辆。
乡镇企业
80年代末,有农机具修配厂、家具厂、精制革厂、乡办企业,有高圳、马元、半元茶厂,高山、枫元活性炭厂,渠村、溪枫、艾阳木材加工厂,枫元、溪口机砖厂,艾阳梅花鹿养殖场等村办企业。90年代中期,因体制改革,大部分企业关、停、并、转。九十年代后期,开展“项目年”活动后,个体、私营企业蓬勃发展,溪口先后引进电化厂、精细化工厂、养鳗场、宝石厂等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2000年后,在七里坑建立占地6.6万平方米的溪口工业小区,小区交通便利,距城关1.5公里。镇政府先后投入70万元,建设小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先后在小区内新上投资436万元的爱心木业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瑞峰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投资700万元先后兴办明城装饰板厂、辉龙硅业等规模企业,2005年,小区产值3100万元,实现利润650万元。2005年全镇有三鑫科技有限公司、新豪木业、羽绒厂、长英矿业、振发木业、远光皮具厂、锦辉纸箱厂等企业3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乡镇企业总产值2.28亿元,是1988年的14倍;个体私营506户。
社会事业
1988—2005年,投资3000多万元,先后完成杨林溪万亩灭旱工程,高圳、枧头片农业综合开发,枫元片耕地治理,溪口灾毁耕地修复,桐元标准农田建设和马元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共投资2298万元,先后完成镇村水泥公路建设40.3公里,其中,杨杉公路504万元,长14公里;溪枧公路246万元,长6.59公里,半元至茶亭130万元,长3.67公里,桐元寒坡岭降坡116万元,长5公里,溪黄公路816万元,长11公里。水利建设投资225万元,农田基本建设175万元。80年代,农村住房主要是木板房,80年代后逐步转变为砖木结构,90年代中期开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开始设计卫生间,1988—2005年,全镇共有26个新村点,个人建房1410户14.8万平方米,其中,2002年因“6.16”洪灾重建家园206户。2005年投资450万元完成镇政府驻地搬迁工程[2]。